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农村金融

利用虚假资料套取信用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3
基本情况:2017年审计稽核部在对新增大额贷款检查时发现,2017年1月18日A支行发放孙某贷款200万元,到期日为2018年1月17日,担保方式为保证,保证人:姜某某,张某,王某,用途为购瓷砖。查看贷款资料,借款人孙某提供了某瓷砖店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者孙某,经过网上查询,该店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经营者为保证人王某,且经营者没有发生过变更信息,实地外核时询问店员,店员表示该店铺为王某所有,客户提供的营业执照为变造营业执照。存在提供虚假资料套取信用的现象。 存在的风险:可能存在客户经理与借款人、实际用款人勾结、利用虚假资料骗取贷款的现象,容易形成道德风险。 原因分析:一是贷款调查流于形式。客户经理未对借款资料进行检查,未要求客户提供营业执照原件,未真实查验客户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二是贷款审查流于形式。审查审批中心人员对于客户经理提交的借款资料未真实复核,未登陆相关网站查验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导致客户使用虚假资料套取信用。对大额贷款未实地审查,未多方面了解客户,发现风险。三是贷后检查流于形式。贷后检查人员对于大额贷款未及时进行检查,未发现贷款资金外借风险。 反思和警示:1.健全客户经理准入、退出机制。建议通过合规测试、理论考试、双向选择等环节,综合考虑确定客户经理符合人选,同时,对于年龄偏大,存在问题较多,不能胜任客户经理的人员及时强制退出,建立良好的客户经理队伍。2.全面提升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建议采取多种形式、经常性的开展客户经理思想教育、警示教育培训,严格执行贷款调查制度,切实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同时强化客户经理激励措施执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从主观上控制风险发生。3.严格贷款三查,强化制度执行力。一是从严控制的卡审查,审查人员应加强对信贷资料的把控,切实查看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把握信贷风险。二是落实贷后检查制度,贷后检查人员应加强大额贷款的检查力度,着重外核,确保借款用途真实,借款资金不被挪用、外借。4.强化风险管理监督力度。建议风险管理部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成因,全面开展问题整改和责任落实工作,强化监督力度,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充分发挥警示作用,确保信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来源:海阳农商银行
作者:姜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