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瑰宝,与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其产业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难题,发展林产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有着“浙南油库”之称的青田县,油茶产业已然成为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普惠金融浇灌“希望苗”
青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舒桥乡更是深藏群山之中,交通闭塞、产业薄弱,青壮年外流严重,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守着连绵山峦艰难度日。2018年,乡政府联合青田强村联合投资公司成立龙韵农业,试图以山林资源破局,打造舒桥特色农产品。然而,公司初期因农产品品质不稳、销路不畅陷入困境。
转机源自于一篇山茶油产业的报道。龙韵农业负责人管华军发现茶油不仅营养价值高,契合当下健康消费趋势,且市场溢价空间大,利润可观。而舒桥乡山林资源丰富,无疑是打造自有山茶油品牌的天然宝地。
于是,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村民开垦荒山种植油茶,逐步形成以油茶生产为主,辅以各项农产品的多业态发展模式。2024年初企业想要在春耕时期扩大种植生产规模,然而大棚建设、肥料购置、树苗种植、采摘作业、包装环节等均需资金投入,资金短缺成了企业发展的“拦路虎”。此时,民泰银行丽水分行主动援助,以“短、频、快”的普惠金融模式,匹配“农惠通”特色产品,为龙韵农业量身定制150万元信贷方案,解决了资金难题。
“周五申请的贷款,周一一早资金就到账了,这笔钱解了春耕的急,树苗、肥料、雇工全有了着落!"公司负责人管华军感慨道。当年凭借这笔资金,公司全力投入备耕工作,收成远超同年。
绿色金融守护
“以前种菜卖不上价,但油茶树生长周期长,从种苗到结果要五六年。刚开始我的心里也打鼓——万一果子卖不掉,不是白忙活?”
“但后来乡里政策给了定心丸,种油茶有补贴,果子保底收购,一斤最高能卖10元,现在一年能多挣两三万!”正在林里查看油茶长势的季大爷笑呵呵的说道。
近年来,舒桥乡新增油茶种植面积约1800亩,年均油茶产量有35万余斤。每到秋天,放眼望去,高高低低的山坡上,红彤彤的油茶果俏立枝头,村民笑称这是“山里的金疙瘩”。
然而油茶加工却成为新的挑战。“100斤果子出25斤油,利润薄,能耗却不小”正在榨油厂巡视的村支书王国兴发了愁。为此,龙韵农业想要借力光伏水电混合清洁发电项目,利用山地资源,赋能油茶等特色农产业生产发展,在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2025年初,民泰银行青田支行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为龙韵农业续贷100万元,缓解其资金压力并助力其建设光伏项目。
同时结合油茶生长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民泰银行青田支行与舒桥乡建立“银村合作”机制,派驻驻村信贷员,挨家挨户送服务:谁家缺资金?立马办!谁家周转有困难?“连续贷+灵活贷”机制来帮忙!真正实现精准对接,确保每一分贷款都真正润泽田间地头。
链式金融织就“共富网”
油茶产业要想长远发展,得把上下游“串”成一条链,为保障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民泰银行以供应链金融打通产业上下游:前端提供“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支持农户扩种扩产,中端通过“无还本续贷”模式缓解加工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后端通过“异业联盟”拓宽农产品市场桥梁。
走进民泰银行青田支行的网点大厅,山茶油等特色农副产品被精心陈列展示,工作人员不仅是“业务员”,还成了“推销员”:“这瓶油来自舒桥乡季大爷家的茶林,纯手工压榨……”客户李女士听完后,当场买了两箱:“用着放心,还能帮老乡增收,值!”目前,仅青田支行便已协助当地农户销售农副产品,助其增收超5万元。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从无人问津的荒山,到亩产万元的“绿色银行”,村民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多年来,民泰银行一直坚持做好“三农”文章,全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让农民有去处、致富有门路,让每一分钱都流到田间地头。
未来,该行将持续深耕“乡村”,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提升服务质效,坚持走好“金融+产业”路子,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发展的“底色”,让金山银山成为农民致富的“成色”,让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