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期深入参与的廉洁文化专题学习、典型案例剖析及警示教育,作为一名身处业务一线的基层银行员工,我对“廉洁”二字的分量有了更为切肤的深刻认知。这不仅是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要求,更是我们银行人必须时刻悬于心、践于行的职业生命线和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
学习明理,筑牢思想根基。系统的廉洁教育培训,使我从理论层面深刻理解了廉洁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它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银行稳健运行、社会公信力赖以生存的坚实基石。每一次学习都是对合规意识与职业操守的再强化。我深刻领悟到,银行经营的是信用,守护的是信任。唯有自身清廉自守,方能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托付,维护百年声誉。
案例为镜,警钟长鸣不息。那些触目惊心的警示教育案例,如同沉重的警钟,在我心头反复敲响。无论是某支行客户经理因收受客户好处违规操作最终身陷囹圄,还是某柜员利用系统漏洞挪用资金导致家庭破碎前程尽毁,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前车之覆,无不以惨痛代价揭示了贪欲的毁灭性和违规操作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一张小小的购物卡、一次“情有可原”的违规通融、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情往来,都可能是滑向深渊的第一步。这些案例让我真切体会到,风险与诱惑往往披着“人情”、“便利”甚至“微小”的外衣,潜伏在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坚守“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定力。
岗位践行,严守廉洁底线。作为直接服务客户的基层一员,我深知岗位虽平凡,责任却重大。每一次接触客户信息、每一笔业务操作!都关乎客户的资金安全与银行的合规运营。因此,我时刻告诫自己:
要筑牢“防火墙”,将各项规章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确保每一笔业务都经得起检验。
要净化“朋友圈”,在与客户、合作方的交往中,坚持原则,保持清醒界限,做到“亲”“清”有度,杜绝任何可能影响独立公正判断的利益往来。
要把好“小节关”:深知“堤渍蚁穴,气泄针芒”之理,绝不因事小而松懈,不因利微而动摇,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微腐败”。
要当好“监督员”:不仅自身要清正廉洁,也要勇于提醒身边的同事,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对任何可疑行为和违规苗头保持警惕并及时反映。
廉洁,于银行而言,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于我们每一位员工而言,是立身之要、职业之魂。它并非遥不可及的道德高地,而是融入日常每一次合规操作、每一次诚信服务、每一次对诱惑说“不”的坚实行动。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将廉洁自律的要求深深刻印在脑海,落实在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件具体工作中,真正让廉洁成为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无需提醒的自觉。
我们每一位基层员工都应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筑牢廉洁文化的坚固堤坝,守护好我们共同珍视的金融净土,用清正廉洁的实际行动,为持续健康发展和金融事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坚实而纯净的力量。
来源:工行正安支行
作者:陈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