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这句诗词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绣》,将江南一带工坊绣女们穿针引线,绣出手中精美图案的场景描写的淋漓尽致。
杭绣—中华文化非遗明珠
“说起杭绣,它的名声或许比不上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这四大名绣,但是历经数百年的千锤百炼,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杭州芳菲文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刘雨涵向我们介绍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杭绣, 它是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源于汉,南宋时盛起。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吸收并融合了其他四大名绣之长,但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杭绣讲究虚实结合,颜色艳丽但不失素雅,而其中的宫廷杭绣更是讲究精致典雅却不失大气,在中国各地刺绣艺术中的独树一帜。
非遗薪传贷—建行的大行担当
在当今金融与文化联姻的背景下,为了助力中华非遗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焕发新生机,一种面向非遗领域的新颖的贷款方式“非遗贷”应运而生。
自《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实施以来,建行浙江省分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新金融服务优势,积极寻求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合作,以最快速度推出“遇建非遗”—浙江“非遗+金融”专项服务品牌。结合手机银行,建行生活等平台的活动同步,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持续提供向上向善金融动能,在文化浙江建设中凸显了建行的社会担当。
资金+宣传—助力传承双管齐下
刘雨涵于2010年起跟随当前宫廷杭绣的“独苗”赵亦军大师学习杭绣,至今已有十年多,对于杭绣的浓烈感情溢于言表。在得知可以和建行合作获得薪传贷支持时,她激动的说:“这下我有信心将杭绣坚持下去了!”实际上,对于很多同样困扰于资金的中小非遗文化来说,这笔资金犹如雨后春雨,滋润着它们这片等待浇灌的土地。
而在谈到杭绣的文化传承时,刘雨涵感慨:“我时刻在想,怎么让我们的杭绣传承下去?非遗文化的传承问题由来已久,年轻人不愿学习,杭绣技术门槛高,学习难度大,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时间、精力、金钱上都要有大量的投入。与建行薪传贷的合作,正好解了我目前的燃煤之急,减轻了我不少的压力。有了建行薪传贷的资金,我们能更好地推广杭绣文化,更多地进行文化艺术的跨界探索和尝试。”
“在建行薪传贷解决了资金上的难题后,杭州庆春支行还专门在客户休息室制作了一面介绍杭绣的文化宣传墙,上面摆放着很多我们杭绣的精美代表作品。建行不仅仅在物质上,也在宣传上对我们的杭绣进行着不遗余力的帮助,让我能够利用大银行的资源,让更多的人走近非遗、了解杭绣,真正认识到属于我们杭州人自己的文化之美,我们也会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出路。”刘雨涵看着精美的宣传墙和宣传手册满心欢喜,她知道,和建行的合作,将是她开启杭绣复兴传承之路的完美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