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操作风险监测有序开展,工行泰安分行按照上级行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操作管理标准,采取多项管控措施,不断提高操作风险监测履职管理水平,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坚持原则,开展操作风险监测工作。该行严格遵循操作风险监测整体性、重要性、敏感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原则,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经营规模和管理经验,结合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主动收集运用各类业务数据、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监管处罚等风险信息,重点关注操作风险监测指标异动趋势,及时有效识别、发掘、分析问题成因,预警各类风险状况,持续开展重要业务、关键环节和管理相对薄弱区域的治理活动,指导全行操作风险的事前和事中的风险控制。
各司其职,提高操作风险监测质量。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操作风险监测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全行操作风险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审议操作风险监测情况工作报告以及相关议题、议案等各类重要事项;内控合规部门作为操作风险监测牵头组织部门,负责沟通协调、督促培训工作,管理活动贯穿于操作风险监测业务全过程始终,核实、验证监测各指标、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汇总分析各业务条线操作风险状况,形成全行操作风险监测情况工作报告,为各级管理层重要决策部署提供风险信息保障。各业务管理部门作为操作风险监测实施部门,承担本业务条线操作风险监测指标基础数据收集、风险自我识别与分析、制定相应管控措施等管理职责,同时接受上级行对口专业指导管理工作,确保报送数据的及时性、一致性和可靠性。通过上述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全行齐抓共管操作风险监测工作的良好局面。
因时制宜,动态管理操作风险监测。该行及时适应操作风险监测由集中化向常态化管理观念的转变,一是动态管理操作风险监测指标变化,使之能够在较为合理的区间保持正常波动。例如员工违规处罚率指标,当期指标比率若为零,有可能存在风险治理薄弱环节,易引发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该指标比率若出现持续攀升现象,预警反映出员工违规违章问题频繁发生,操作风险隐患依然较大,需引起高度重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及时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二是动态管理新流程、新要求的传导,主要涉及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整合运用、变更报送路径和计算口径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三是动态管理系统用户信息清单,在操作风险监测管理模块系统中设置的各类角色符合不相容的岗位分离的要求,如有调入、调出或者内部岗位轮换等情况,及时进行角色维护,确保角色设置与人员岗位职责相匹配。
未雨绸缪,建设操作风险监测队伍。一方面要求各业务管理部门配备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相对稳定的业务骨干,确保投入必要的时间、工作条件用于操作风险监测。另一方面由内控合规部门创建操作风险监测培训工作计划,组织有关人员重点学习操作风险监测管理概念、监测分析及风险提示要求、系统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以及提供最新制度文件汇编等具体内容,通过培训,协助各业务管理部门提高本专业监测工作水平,使之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既有外部监管的需要,也有我行申请使用高级计量法计提经济资本需要,从而提高操作风险监测履职管理水平,切实防范全行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