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农村金融

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发布时间:2023-12-10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部署,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强调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货币信贷增长量乏力,显示市场对信贷需求量的减少。当前,受国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因素的影响,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31万亿元,同比少增1764亿元。前三季度住户贷款增加3.8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5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5.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8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35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7亿元。这写数据的形成,是由于一些企业经营规模缩小,减少了贷款量;有些中小型企业由于经营资金循环困难,已出现停滞状态,导致信贷资金面临逾期的风险,在这种贷款需求量降低和面临信贷资金逾期风险的情况下,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惧贷”机制尤为重要,既能缓解客户融资难的问题,又能激发市场活力,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一是要为银行减包袱。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建立金融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政府+银行+保险+客户(小微企业、商户等借款人)的贷款模式。地方政府要以财政部门牵头成立贷款风险保证补偿委员会,设立专项风险保证贷款资金账户,专门管理实体经济发展方面风险保证金,审慎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资金组成由政府财政出资一部分,客户按贷款比例缴纳一部分。保险公司应创新保险品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风险确定贷款险种,保费根据支持实体经济及小微企业专项科目余额,从保证金专项账户中直接划拨,把风险分担,把责任分流。对于由于客观原因,导致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工作中形成的不良贷款,地方政府要采取置换、财政按比例贴补、全部回购等办法,减少银行不良贷款占比,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卸下承办贷款银行的经营包袱,调动银行贷款投放的积极性。
       二是“尽职免责”为员工“卸包袱“”。从思想上,做好客户经理思想教育,提高思想占位,树立大局意识,承担起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在工作方式上,按照《原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各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不同类型贷款营销人员尽职免责办法,强调严格执行“三查”“双录”制度,严格贷款操作流程。对业务办理依法合规、规范操作的贷款投放形成的不良贷款,对贷款责任人不追究责任,不经济处罚,免于任何处分,但经办责任人要承担起贷款清收的责任。为规避贷款操作风险,对贷款流程违规操作者,应依规处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放下贷款营销人员的思想包袱,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正确对待减费让利。银行对借款人的减费让利,是减少银行的经营收入,降低经营利润,银行为承担社会责任,会在一定限度内最大能力的执行。为确保银行的正常业务经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需要政府从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按照银行经营费用、贷款不良占比等因素,计算出经营成本,核算出最低贷款利率,让利于小微企业、实体经济,让商业银行在微利中求得生存;同时,对商业银行减免税费或者税费实行先交后返还的办法,按照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额度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增强商业银行的发展活力,既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又能确保守住银行经营安全的底线。
 
来源:
作者:田忠华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