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财经 > 金融资讯

山西绛县农商银行:创新模式优化渠道 推动特色产业强劲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24

  山西绛县农商银行积极履行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的责任担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初冬时节,大地凝霜。而位于绛县横水镇新庄村的占军草莓大棚内却暖意融融,绿叶间点缀着颗颗鲜红的草莓,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新庄村种植着二百多亩的草莓大棚,已然成为田野间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更重要的是,草莓已经成为新庄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村民发家的“致富果”。“这与绛县农商银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新庄村草莓种植户吴先生对前来进行贷后回访的客户经理说,“今年天气有点反常,凉得早,多亏了农商行及时的资金支持,我才能扩建这四个新大棚。”吴先生指着新建的草莓大棚感慨道,“现在有了大棚,再也不怕突然的降温降雪,草莓品质和产量都有保障了。”望着棚内将要成熟的累累硕果,吴先生信心满满:“照这个长势,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走进绛县横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几名工人正在大型新式烘干炉前忙碌着。据合作社负责人许斌介绍,这是合作社投资50万元新购的设备,比原来的手工作业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许斌有着20多年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贩运经历,多年来,在绛县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贷款额度从5万元、10万元、30万元提升至现在的200万元,持续提升的贷款额度,让许斌最初的小门市部变身为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也带动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绛县地处中条山西北麓,独特的土壤和山区小气候,为山楂、樱桃、草莓、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统计,该县山楂种植面积10万亩、大樱桃5万亩、中药材6万亩、草莓种植面积1万亩;“绛县山楂”“绛县大樱桃”“绛县柴胡”“绛县连翘”“绛县黄芩”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商标区域品牌;绛县特色农产品产值超20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27.6亿元。特色产业已成为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绛县农商银行立足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将“支农支小、支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地方特色产业,持续为“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蓄势赋能。特别是2023年以来,该行创新贷款授信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出行业批量授信活动,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协调、牵线搭桥,农商银行与农业农村、果业中心、市场监管、林业等部门沟通对接,根据不同产业上下游客户的信贷需求,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不但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拓宽了“获客”渠道,有效推动了特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了种植户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绛县农商银行持续聚焦辖区特色产业,主动加强与村“两委”共建共联,持续深挖目标客群,对大棚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信息及时收集梳理,主动上门了解客户资金需求,为客户量身打造“普惠金融服务方案”,进行行业批量授信;坚持“走出去”,积极组织客户经理前往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办公,切实将“整村授信”覆盖至每家每户;优化办贷流程,依托“晋享贷”等线上平台,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客户办贷体验,实施“名单制”跟踪管理,开辟“绿色通道”,推行“限时办结”“阳光办贷”“首问负责”制度,切实以金融力量赋能辖内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在特色产业服务创新方面,该行积极践行地方金融主力军责任,通过创建“金融普惠站”和“乡情联络员”,持续深化服务,开展驻点对接,并在特色产业对接中推出“红金贷”“大棚贷”“药财贷”“冷库贷”等专属产品,这些专属产品,具有“四增两降”特点,即:增加授信覆盖面、增加信贷产品、增加贷款额度、增加金融服务,降低贷款利息、降低担保门槛,为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创建大棚、购置设备提供金融支撑。

  (山西绛县农商银行 曹 琳)

作者: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