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险企纷纷发布上半年净利润预减公告,下跌幅度之大,超乎人们想象。头部险企尚且如此,小新险企的日子注定会更加难过,尤其是马太效应明显的财险领域的小新险企。
华农保险原总裁张宗韬曾形象总结当下中国财险业盈利公司的三大模式:靠“大”、靠“天”以及靠“爹”。所谓靠“大”,是指规模要做到100亿元以上才能有规模效应;所谓靠“天”,是指当经济形势不错,国家政策积极扶持时,有些保险公司依靠阶段性红利盈利;所谓靠“爹”,即实力雄厚的企业所控股的保险公司,或者自保公司,凭借庞大的股东业务优势,可快速实现盈利。
人保、平安、太保长期占据财险市场前三之位,这是时代所造就的,是所谓靠“天”;及至今日,三家公司市场地位稳固,规模优势明显,其他险企想要超越愈发困难,是所谓靠“大”。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小新险企,马太效应之下,它们似乎愈发无路可走。
不过,也有一批中小险企活得相当滋润,即前文所提及的“富二代”险企,他们依托“爹”(股东)的力量,往往增速、利润俱佳,轻轻松松赢在起跑线上。
在本文中,慧保天下就梳理了7家“富二代”险企的发展现状,他们的控股股东多为能源类、交通运输类大型国企,股东庞大的布局以及保险需求,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业务以及利润来源。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富二代”险企基本集中于财产险领域,因为财产险领域2B业务占据相当比例,而寿险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是2C业务,这从根本上就决定了寿险公司需要面向更广泛的个人客户开展业务,单纯依赖股东并不可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银保监会成立以来,获批牌照的财险公司基本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依托财政部的中国农业再保险,依托巨无霸央企融通集团的融通财险,依托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的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或许,在经历了多年的高度同质化竞争,并持续目睹由此造成的市场乱象后,在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方面,监管思路已经开始发生质变化。
市场化公司
英大财险——背靠国家电网,关联交易保费占比近6成,净资产收益率接近10%
英大财险是一家典型的富二代险企,其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31亿元,背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网通过控制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中国电力财务等26家股东间接持有英大财险99.43%股权。
资料显示,国家电网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注册资本金8295亿元,资产总额4.35万亿元,经营区域覆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范围占国土面积88%,供电人口超过11亿,2022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位。
英大财险背靠大树,主要围绕国家网电系统开展业务,形成以涉电非车险为主、市场车险为辅的险种格局。
作为一家电力系险企,英大财险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过得十分“滋润”,连续实现了13年盈利,累计实现利润总额高达80.57亿元,凭借出色的盈利能力,成为第二梯队财险公司中的佼佼者。
以2021年为例,英大财险2021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6.82亿元,净利润高达10.23亿元。
英大财险排名前五的险种分别为企财险、车险、责任险、工程险、保证险。其中,企财险保费收入41.53亿元,占比高达39%,反观车险,作为行业第一大险种,在英大财险的业务占比仅为34.57%。
2021年年报显示,英大财险共发生关联交易总额72.51亿元,主要包括保费收入、手续费支出、委托投资管理费、固定资产租赁等类别,其中保费收入63.22亿元,占比59.64%,手续费支出7.44亿元。
不过从2019年开始,英大财险也开始寻求引入社会资本,因为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三分之一”的相关规定,国家电网公司无法再单独增资并扩大股份占比。
永诚财险——依托中国华能,收缩车险发力非车险,关联交易业务占比超4成
永诚财险由中国华能等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和产业投资集团共同发起组建,成立于2004年,也是一家典型的“电力系”险企。
中国华能总资产达1.2万亿元,主营业务包括电源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等。目前,公司58家二级单位、480余家三级企业,2021年,公司可控装机超2亿千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37.2%。
虽然背靠股东资源优势,但永诚财险早期并未深度布局,而是一直以发展车险业务为主,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永诚财险车险业务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0.08%、66.78%、66.01%、64.70%、54.22%,但车险业务却不尽人意,2014年-2018年,永诚财险车险业务持续亏损,分别亏损3.87亿元、5.07亿元、2.17亿元、1.84亿元、2亿元。
永诚财险在2018年开启转型,大力缩减车险业务,聚焦布局具有股东优势的电力能源保险。依靠庞大的股东资源,永诚财险转型飞快,成功承保各类发电企业,客户包括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等国内主要发电集团。
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永诚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65.78亿元、73.78亿元、76.65亿,业务结构优化明显,车险业务占比逐渐下降,到2021年,车险保费降至18.47亿元,占比仅24.9%。
随着转型深入,从2019年开始,永诚财险开始持续盈利,2019-2021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09亿元、1.49亿元、1.09亿元。
据2021年年报,当年永诚财险共发生关联交易保险业务31.59亿元,占比达41.22%。其中包括保费收入22.61亿元、赔款支出8.98亿元、保险代理业务1.45亿元等。
鼎和财险——依托南方电网,2021年关联交易保费占比近50%
与英大财险、永诚财险一样,鼎和财险也是一家电力系险企,其成立于2008年,共有7家股东,其中南方电网持股20%为第一大股东,其余6家股东广东电网、广西电网、云南电网、贵州电网、海南电网、南方电网财务也均为南方电网全资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南方电网覆盖五省区,并与香港、澳门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电网相联,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54亿人,供电客户1.07亿户;此外,网内拥有水、煤、核、气、风力、太阳能(000591)、生物质能、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等多种电源。
自成立以来,鼎和财险业务持续增长,2010年其保险业务收入7.02亿元,到2021年保险已经提升至54.9亿元。
随着公司业务持续增长,公司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2020年实现净利润8.06亿元,2021年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27.2%。
作为“电力系”财险公司,鼎和财险与股东间的关联交易成为其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年报信息显示,鼎和财险2021年有关联方21家,其中包括母公司南方电网,以及同一母公司且为股东的企业6家、同一母公司的企业10家、同受最终控制方控制的企业4家。
2018年-2020年,鼎和保险与各关联方的一般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21.86亿元、23.15亿元和22.86亿元,2021年,公司关联交易进一步提升,达25.93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比总保险业务收入47.2%。
国泰财险——阿里系险企,互联网巨头入股前,11年亏损10亿元;入股后,3年累计盈利1.78亿元
国泰财险成立于2008年8月,是大陆首家台资财产保险公司,最初股东方为国泰人寿和国泰金控,于2016年7月,国泰产险引进蚂蚁金服为战略投资人。增资后,蚂蚁金服成为控股股东,持股51%。
在蚂蚁金服接手后,国泰财险受到了不少的“偏爱”,经过转型后,国泰财险主要聚焦互联网场景,结合阿里系资源,主要发力退货运费险,在2017年,国泰财险责任险业务取代车险业务成为第一大险种。
在蚂蚁接手之前,2008年-2017年,国泰财险近10年时间亏损超9亿元,转身蚂蚁后,国泰财险依赖股东业务才进入盈利通道,2018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0.5亿元、0.05亿元、0.62亿元、1.11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增速也开始加速,分别为38.38亿元、48.23亿元、60.32亿元、48.86亿元。
据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10月1日,国泰财险与蚂蚁集团签订统一交易协议,协议主要交易类型为提供服务类、保险业务类关联交易。当时,协议期间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预计为40亿元。
自保公司
中石油专属自保——成立10年,年年盈利
公开资料显示,中石油专属自保公司股东由中国石油(601857)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资本3家组成,主要为中石油集团及关联企业提供财险、责任险、信用保证保险等保险保障业务。
作为国内首家自保公司,依附于股东,中石油专属自保公司自成立以来业绩十分亮眼。在成立首年其实现盈利1.73亿元,随后,其保费规模逐渐扩大,从2014年的1.56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8.58亿元,其盈利也连年实现,从2015年至2018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86亿元、2.83亿元、3.64亿元、3.15亿元。
2019年、2020年、2021年其业务规模持续攀升,分别为9.31亿元、11.87、15.99亿元,2022年上半年也达到7.71亿元。盈利状态也依然持续,三年间净利润分别为3.46亿元、3.89亿元、4.24亿元,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也达到1.09亿元。
从其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19年-2021年,中石油专属自保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36%、5.81%、6.09%,高于大部分财险公司。
中铁自保——成立6年连续盈利,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5%-10%之间
另一家自保公司为中铁自保,于2015年7月开业,注册资本金为20亿元,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持股51%,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9%。
据国铁集团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铁路发送旅客25.3亿人次、同比增长16.9%,发送货物37.2亿吨、同比增长4%。
背靠国铁集团,中铁自保保费规模最大的险种为意外险,正是有了如此庞大的渠道流量,中铁自保的乘意险销售快速增长。2021年年报显示,其意外险保费收入1.65亿元,占总保费近30%,承保利润0.29亿元。
中铁自保自2015年开业以来,连续6年实现盈利,合计盈利达到8.64亿元。具体来看,2016—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0.93亿元、1.35亿元、2.07亿元、2.63亿元、1.51亿元、1.95亿元,2022年上半年,中铁自保净利润也实现0.46亿元。
从其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17年-2021年,中铁自保净资产收益率为6.03%、8.56%、9.88%、5.29%、6.45%,也高于一般财产险公司。
中远海运自保——6年累计净利润4.73亿元
中远海运自保公司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于2017年2月8日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独资设立,是国内唯一的航运自保公司,目前注册资本金20亿元,
其股东中远海运集团实力也非常强大,被称为“海运之王”。该集团主要以航运、港口、物流等为基础和核心产业,以航运金融、装备制造、增值服务、数字化创新为赋能和增值产业。截至2022年5月末,中远海运集团经营船队综合运力11346万载重吨/1408艘,排名世界第一。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304万TEU/511艘;干散货船队运力4445万载重吨/437艘,杂货特种船队545万载重吨/166艘。
从业绩来看,2017年-2021年,中远海运自保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01亿元、4.31亿元、5.49亿元、6.32亿元、6.07亿元。与其他自保公司一样,自成立以来,中远海运持续实现盈利,2017年-2021年,其净利润分别为0.47亿元、0.97亿元、1.01亿元、1.13亿元、1.15亿元。
从其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17年-2021年,中远海运自保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29%、4.49%、4.51%、4.88%、4.84%。
从险种来看,2021年,中远海运自保保费收入居前五的保险险种分别是船舶保险、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其中,船舶保险和责任保险分别为该司带来6232万元及7348万元的承保利润,而企业财产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的承保利润则为负数。
广东能源自保——成立4年持续盈利,2022上半年净利润0.21亿元超越历年表现
广东能源自保原为广东粤电财险,于2017年11月正式开业,由广东能源集团和广东电力发展按51%和49%的比例共同出资筹建,成为国内第四家自保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股东广东能源集团注册资本金230亿元,核心产业涉及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核电、天然气等,上下游产业涉及煤矿、航运、港口、金融业、综合能源服务等,遍布广东全境并延伸至省外和海外。截至2021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超1900亿元,可控装机容量超4000万千瓦,可控航运运力近220万载重吨。
从经营情况来看,广东能源自保2018-2021年保险业务收入稳健提升,分别为0.59亿元、0.61亿元、0.78亿元、0.77亿元;成立4年一直盈利,历年净利润分别为0.19亿元、0.11亿元、0.13亿元、0.19亿元。2022年上半年,广东能源自保保险业务收入0.48亿元,净利润0.21亿元,已超过不少财险公司。
不过其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其他几家自保公司,2018年-2021年,分别为3.69%、2.09%、2.44%、3.49%。
< END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