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股票 > 股市聚焦

苏商银行去“苏宁”化的背后:2023年净利润增速重回个位数,不良率升至近三年最高水平

发布时间:2024-05-28

5月22日,意甲联赛传统劲旅国际米兰“改弦更张”。因该俱乐部的控股公司未能偿还贷款及利息,橡树资本接管国际米兰,也宣告了国际米兰8年的“苏宁时代”终结。

事实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苏宁集团在近些年走向没落的进程中,不仅核心人物张近东父子俩逐渐淡出旗下多个资产项目,越来越少在公共场合露面,就连“苏宁”这块招牌的影响力也不复从前。

3月27日,江苏苏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江苏监管局的名称变更核准批复。这意味着,苏宁银行品牌升级为苏商银行正式生效。

证券之星注意到,尽管苏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如今已逐步扩大至江苏全省及线上,客户来源更加广泛,服务定位更加明确,更名可谓正当其时。但亦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随着苏宁集团经营实力和综合影响力大不如前,旗下上市公司更是被“ST”,导致了不少原先“苏宁系”纷纷选择“去苏宁化”来避免受其影响。

与此同时,苏商银行此前对外披露的2023年业绩海报显示,公司去年净利润增速较前两年明显放缓,同时成本收入比也较前两年有所下滑,加之不良率重回1.1%以上,使得苏商银行此次更名背后的真实用意惹人深思。

净利润增速下降

苏商银行(原苏宁银行)成立于2017年6月,是江苏省首家民营银行。该行由江苏7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设立,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宁易购”)和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日出东方控股”)为主要发起人股东。苏商银行此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苏宁易购、日出东方控股分别持有该行30%、23.6%股份。

根据苏商银行公告,公司名称变更后,苏宁银行的权利义务由苏商银行依法承接,原有的业务关系、法律关系和服务承诺保持不变,以原名称苏宁银行签署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在其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今年年初,彼时尚未更名的苏商银行在其官方订阅号上披露了2023年经营业绩海报,数据显示,2023年,该行资产规模1163.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7%。

同时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5.65亿元,同比增速12.28%,净利润10.55亿元,2022年同期为10.05亿元,增速为4.98%。

作为对比,2021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为33.5亿元、6.2亿元,同比增长19.62%、45.20%;2022年该行实现营收40.21亿元,增幅19.9%;实现净利润10.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

可以看到,在经历了前两年高速增长后,2023年苏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快速下滑,此前快速提升的盈利规模也踩下了“刹车”。

而在成本收入比方面,苏商银行2023年的数据是21.37%,低于2022年的22.20%,亦低于2021年的21.97%,也是近三年最低的一次。

不良率升至近三年最高水平

通常来说,民营银行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创新产品和服务,严格控制风险,并通过个性化服务建立紧密的客户关系,从而有效提升资产质量。

不过,苏商银行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苏商银行不良率为1.17%,较2022年的0.99%大幅提升0.18个百分点。也高于2021年1.01%的不良率水平。

或许是不良率抬头迹象较明显,在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部署会上,苏宁银行谈到发展目标时曾表示:SMB(江苏苏宁银行logo简称)不求速度、但求质量,以年均15%左右的增速为目标,实现资产负债合理增长,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银行的标杆。

资本充足率指标方面,截至2023年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9%,较2022年末有所增加。

证券之星亦注意到,截至2023年年末,苏商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93.19亿元,较2022年226.23亿元减少了约33亿元,在贷户数则是从23.6万增长至30万,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收缩较为明显。

可以看到,苏商银行正在经历品牌更名和战略调整的历程,虽然近些年在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上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但也面临着净利润增速放缓、不良贷款率上升等挑战。

尤其是不良率快速攀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行在风险控制亟需改进。苏商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以重塑市场信任和品牌形象。(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