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基金市场回顾】
国内利率债市场方面,国庆假期结束后资金利率并未快速回落,叠加万亿国债增发传闻,债市情绪表现较弱,各期限利率债收益率以上行为主,短端品种上行幅度更大。具体来看,截至10月11日收盘:
(1)国债方面,1Y国债收益率上行7BP,至2.24%;3Y国债收益率上行12BP,收于2.49%;5Y国债收益率上行6BP至2.59%;7-10Y国债收益率上行2-3BP,10Y国债收于2.70%。
(2)政金债方面,1Y国开债、口行债和农发债收益率分别上行8BP、10BP和13BP;3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6BP,3Y口行债和农发债收益率上行9-10BP不等;5Y口行债和农发债收益率上行3-4BP,5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6BP;7Y农发债收益率上行1BP,7Y口行债收平,7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2BP收于2.83%;10Y口行债和农发债收益率上行0-2BP,10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2BP至2.76%。
信用债市场方面,10月以来信用债表现跟随利率债调整,但调整幅度有限,相对利率债更加抗跌,信用利差全部大幅被动收窄。具体看,受益于特殊再融资债的持续发行,短久期高票息城投表现最好,短期限城投债受到追捧。二永方面,3年期二永调整幅度较大,3年期AAA-收益率上行10bp,信用利差走阔4bp。
权益和转债市场方面,国庆节后,权益市场整体弱势下跌,截止10月11日, wind全A下跌0.5%,沪深300下跌0.6%,上证指数下跌1.01%,创业板指震荡走平,中证转债下跌0.75%。分行业看,科技行业整体表现较好,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等行业涨幅居前,上涨幅度为1%-3%,社会服务、建筑、商贸零售、建材等行业表现较差,整体下跌3%-4%。
海外市场方面,10月多位美联储官员出现鸽派加息表态,美股信心修复,表现较好,10Y美债收益率在创新高后也出现回落。具体来看,截至10月11日收盘,当月法国CAC40下跌0.05%,德国DAX指数上涨0.48%,英国富时100上涨0.16%,标普500上涨2.07%;亚洲股市方面,韩国综指当月下跌0.61%,日经225上涨0.25,恒生指数上涨0.47%。债券市场方面,德国10Y国债收益率下行13BP至2.74%;法国的10Y国债下行14BP,收于3.27%;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下行1BP,收于4.58%;英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8BP至4.53%。
【上银基金市场展望】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消费数据虽有所改善,但总体表现平平;地产数据则继续偏弱;生产、开工等数据表现一般。总体来看,虽然PMI数据表现超预期,部分经济指标也有触底回升迹象,但弱修复的趋势并未改变。对债市而言,当前重点观察两点:一是前两个月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及政策连续性,10月可能是政策观察期,增量政策有限;二是资金面的紧张状况能否好转,跨季过后资金面一般将回归宽松,但再融资债的发行也将给流动性带来扰动。因此债市暂时缺乏大幅下行的触发因素,也不存在持续回调的压力,仍将以区间震荡为主。操作上仍建议保持中性略偏低久期,可关注高性价比的短端品种。
信用债市场方面,目前信用债点位不算高,绝对收益处在20%左右的绝对分位数,信用利差大幅压缩,1年期、2年期、3年期信用利差历史分位数低于10%、30%、60%分位数,信用债选择上首推城投债。二永方面,当前3年期AAA-二永信用利差历史分位数60%,逐渐调整出性价比,二永吸引力上升。
权益市场方面,政策出台后,经济基本面近期有一些相对积极变化,但或许仍不足以扭转趋势和信心。一是一线城市近几周地产高频数据虽有恢复,但整体不强,金九银十旺季特征不明显。二是商品涨价引发的一些补库行为确实带来了一些需求拉动,但持续性仍有待观察。全球流动性仍然处于不利环境,市场预计将继续在底部震荡。策略方面考虑到正股处于底部震荡阶段,低价配置/纯债底仓等防御性策略仍可提供有效防护,哑铃策略仍为当下占优之选——即高股息品种为底仓,中小盘成长品种博取弹性。行业方面可关注:一是交运、水电等业绩稳定,股息率分红都相对较好的板块;二是左侧布局经济复苏和业绩触底相关方向,如汽车、家电、医药和白酒等行业;三是TMT板块中预计中报业绩较好的细分领域,如运营商、光模块、半导体。
【上银基金热点关注】自动驾驶产业链机会
近期,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宣布,将在2023年推出L4-L5级全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产业步入快车道。自动驾驶功能近两年得到极大提升,可应对各种场景,包括山路、乡间小路、雨雪等,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启动FSD服务。随着大模型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感知、控制和决策能力得到了提升,整个自动驾驶体验有了质的提升,进入L4自动驾驶的方向。国内政策正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2023年6月,工信部发文支持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技术角度看,L3级别所需的视觉+雷达+导航地图已趋于成熟。目前,国内多个品牌车型正在布局从高速NOA到城区NOA的升级。汽车自动化向智能化过渡,一个属于自动驾驶大时代即将到来,今天我们以FSD产业链为例,梳理一下自动驾驶产业链以及带来的投资机会。
FSD产业链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模块,主要涉及传感器、芯片、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高清地图以及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环节。
首先是感知层,感知模块主要利用车载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结合GPS、IMU、北斗等导航模块,实时收集车辆周围的各类数据信息。
摄像头方面,越先进的自动/辅助驾驶,对摄像头的单车需求数量越多,目前L2级别车型摄像头至少有6颗,智研咨询预计L3级别达到7颗以上,L4级别需要13颗摄像头,目前新车型摄像头数量普遍达到了10颗以上。根据CINNO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市场乘用车单车平均摄像头搭载颗数呈阶梯式增长趋势。2021年,中国乘用车载摄像头平均搭载数量为2.5颗,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摄像头平均搭载数量为3.0颗,同比增0.5颗。自动驾驶高速发展带动摄像头需求,根据现阶段自动驾驶渗透率及每辆车平均搭载的摄像头数目测算,盖世汽车研究院预计2023年中国乘用车ADAS摄像头市场规模可突破百亿,在2025年可达到251亿元。
车载摄像头镜头市场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2021年某车载镜头出货量达6798万件,2022年车载镜头出货量7891万个,其市占率稳定保持在30%以上,其全球车载镜头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年保持第一,龙头地位稳固;其他“多强”市占率在2%-11%之间。
毫米波雷达方面,得益于近年L2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加速,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安装量也在迅速提升。2020年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安装量为818.7万个,2021年安装量为1224.1万个,同比增长49.5%,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毫米波雷达装车总量达1648.2万颗,同比增长34.5%。随着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商用化应用的落地,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将会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毫米波雷达的单车安装量将会进一步提升。佐思汽车研究院预计在2025年毫米波雷达在2023年安装量达到1800万个以上,2025年将超过2400万个。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外头部企业占据了我国毫米波雷达大部分市场份额。前向雷达由于涉及控制功能和功能安全,行业集中度更高,国外三家头部公司分别占据了38.4%、36.1%、13.3%的市场份额,合计占比87.8%。
激光雷达方面,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头部厂商优势突出。从细分市场规模来看,预计未来5年汽车ADAS激光雷达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5%。Yole预测,2028年全球ADAS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3.17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44.7亿美元,成为激光雷达行业一大应用领域。国外企业发展较早,国内厂商加码布局崛起可期。外国厂商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如某三家厂商占据市场份额分别为28%,7%,3%。国内厂商占据市场份额较少,三家头部厂商分别为10%、3%、3%。从国内厂商来看,部分企业目前在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力较大,2022年,国内某头部厂商共获得10家主流OEM厂商的ADAS激光雷达前装量产定点,另一家厂商也获多家集团等融资。一些老牌制造业厂商也开始拓展激光雷达业务。
然后是决策层,决策层主要由自动驾驶算法模型支撑。自动驾驶将驱使数据生成量呈高速增长态势,其核心驱动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高清摄像头的广泛应用使图像数据量出现几何级增长。
(2)更精细的车辆运动学数据采集以及存储时间的延长导致数据量的快速增多。L2级别的ADAS系统,需要4-10PB的数据和1000-5000核的计算资源;L3级别的ADAS系统,需要50-100PB的海量数据和5000-25000核的计算资源;到了L5级别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需要超过2EB级别的数据量。数据量的激增将带动算力需求大幅增长。目前L2级自动驾驶需要10TOPS左右的算力,L3需要100TOPS以上,而L4则需要1000TOPS。以自动驾驶出货量乘对应算力需求测算,预计2025年乘用车算力需求相比2021年增长99.0%,以此产生的GPU芯片需求将大幅增长。
最后是执行层,执行器包括刹车和油门、转向、自动变速器等。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智能驾驶执行器已经逐步升级为线控底盘执行系统。底盘线控技术是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将机械操作机构或液压操纵部件替换为高速容错通信总线连接,与高性能中央处理器进行信息交换与互通,达到高效率通信的电气系统。底盘线控逐渐成为智能汽车标配。底盘线控系统一般具有四个子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线控驱动系统、线控制动系统和线控悬架系统。
线控制动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自动驾驶控制的核心技术是车辆的纵向控制(驱动与制动控制)横向控制(转向控制),二者均涉及制动。与传统制动相比,主要取消了传统制动踏板和制动器之间的机械连接,以“线控”的方式来实现制动信号传送以及制动能量传导。线控制动分为液压式线控制动EHB和机械式线控制动EMB两种,EMB是真正意义上的线控制动系统,EHB是现阶段的主流。EHB根据ESC是否集成分为两种方案,分别是Two-box和One-box。线控制动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渗透率较低,2019年国内乘用车的线控制动装配率在2.6%,2021年增长到8.6%。海外企业在线控制动竞争格局中占优。海外某供应商2021年占中国乘用车线控制动市场份额91.5%,国内供应商起步较晚,但依托于国内市场容量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在几年内推动实现快速扩产替代,迎来巨大发展期。
总之,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其所带动的传感器、芯片、线控制动等环节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状况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本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承诺恪尽职守、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管理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