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当李商隐笔下充满诗意的石榴,邂逅了大凉山的清风与暖阳,便化作了会理市农户手中沉甸甸的希望。金秋九月,会理市的软籽石榴迎来了丰收的黄金季节。2000多亩的“寸金地石榴种植基地”里一颗颗硕大饱满的果实,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更是民泰银行成都蒲江支行用“耐心金融”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产业基石与龙头困境:会理石榴的“甜与涩”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的会理市,石榴种植面积达40余万亩,年产量7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5%,产品已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中国石榴之乡”的美誉。2007年,会理软籽石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25年,入选首批“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同年9月首次出口俄罗斯,并在俄罗斯市场强势圈粉。
当会理石榴在俄罗斯崭露头角的同时,在四川蒲江县,唐氏果业也在绽放着别样光彩,董事长唐女士多年前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投身果园种植,成立了大型水果公司唐氏果业,长期致力于水果的种植、收购、加工与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唐氏果业已成为蒲江县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企业,唐女士还荣获了2023年度“蒲江榜样”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
即便身为“新农人”青年企业家的标杆人物,唐女士也正面临着产业发展中的诸多挑战。石榴“娇贵”又“烧钱”,三年才挂果,春旱冰雹一闹就减产。温差大、产量不稳、收购价浮动 1—2元/公斤直接吃掉利润。600公里山路运费高,2万㎡厂房对应约1.5亿元固定成本,再叠加分选技术研发持续投入,公司现金流日日告急,扩张与盈利难两全。

三维赋能破局:民泰金融的“精准滴灌”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蒲江支行闻讯即动,支行行长率“红百合专班”进园入企,创新推出了集“产量—技术—规模”于一体的三维评审标准,分三期提供针对性融资支持。第一期发放1000万元“助农收购贷”,专项支持软籽石榴采收加工,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的果实积压和品质下滑,保障了产品新鲜度与市场竞争力。第二期提供5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通过评估公司“可折叠盒子”专利商业价值并提供贴息及长期限优惠,以“流动资金+自助循环”模式盘活无形资产,实现“随借随还”,既盘活了企业无形资产,又缓解了前期巨额投入压力。第三期追加500万元“春节备用金”,作为春节期间“蒲江耙耙柑”收购启动资金,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增添十足动能。
三笔资金接力到账,唐女士感叹:“专利变钞票,果子变订单,民泰速度就是生产力!”

产业升级结硕果:“火红石榴”映照共同富裕路
钱到账当天,唐女士抬回一台国产数字分析仪,石榴秒过“X光+CT+称重”三关,不合格自动踢线。央视记者首次探访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就被这条生产线震撼到直呼“科幻”,电梯送果、X光拍籽、冷链车整装待发,一小时5吨石榴穿上“泡沫网套+抗压纸箱”,直发东南亚、加拿大、俄罗斯。紧接着公司升级冷冻技术——50余个冷库、3个恒温车间配备智能监控系统,40条分选设备年加工水果6000万斤,50辆冷链车保障运输,冻库储量达5000吨,2025年销售收入有望破5亿元。产业的升级更带动周边农户以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产业链分工,让他们在包装、物流等环节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强、农民富”的良性循环。
截至2025年10月末,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蒲江支行贷款余额3.0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3亿元,贷款占比高达43%。从“急企业所急”的精准放贷,再到转型升级赋能,蒲江支行以“接地气”的金融服务持续浇灌本土农业产业,助力“小石榴带动大产业”,通过产业增值收益反哺农户,形成“企业增效—农户增收—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铺就共同富裕的坚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