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银行要闻

一指菌成金:松茸季里的“点金术”

发布时间:2025-09-15

  在川西高原的褶皱深处,雅江县如翡翠般镶嵌于雪山云海之间。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雾,藏民们背着竹篓穿行于原始森林,指尖轻触松茸菌盖的瞬间,一个“菌中黄金”的金融故事便随着山风传向远方。

  60天窗口期里的资金焦虑

  每年7月至9 月是雅江松茸的黄金采摘季。在这段仅 60 余天的窗口期里,藏族农户凌晨五点便背着背篓穿梭在海拔 3500 米的原始森林,只为抢占新鲜松茸的“第一波上市期”。对当地而言,这不是普通的丰收季,而是决定全年收入的“黄金冲刺期”——新鲜松茸收购价最高可达每公斤500元,一户菌农旺季收入能突破千万元。​

  “过去每年旺季,我们都得找亲戚朋友拆借,利息高不说,还不一定能凑够数,眼睁睁看着好行情错过。”四川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女士道出了众多松茸企业的困境。四川某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当地规模较大的松茸经销商,每年旺季仅收购资金就求千万元以上,加上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开支,流动资金缺口常年存在。更棘手的是,松茸产业“旺季急用钱、淡季资金闲”的季节性特征,以及缺乏传统抵押物的困境,让很多像王女士一样的从业者难以从银行获得足额贷款。

  转机始于2024年,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营业部在走访甘孜州涉农企业时,没有套用常规信贷产品,而是组建专项团队深入雅江松茸产地——八角楼乡松茸村的采摘点,以及企业的冻干加工厂、冷藏仓库,用一周时间摸清了“采摘-收购-分拣-加工-销售”全链条的资金流转规律:公司每年6月底需备足收购资金,7-8月是资金使用峰值,9月下旬后随销售回款逐步回笼。

  基于这一规律,成都分行营业部量身定制了“松茸贷”专项贷款产品,无须提传统抵押物,通过追加符合资质的担保人信用模式,降低松茸产业链企业的申贷门槛。在申请环节,精简财务报表等冗余材料,以企业过往收购记录、菌农合作协议作为核心授信依据。在审批环节,实现全流程提速,将常规 7 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压缩至3个工作日。在利率方面,结合涉农企业优惠政策,给予专项利率优惠,将贷款利率较常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下浮0.5%,年均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约 1.5万元。​

  “300万元贷款到账的时候,我们正好赶上第一波松茸上市,当天就收了4吨鲜松茸,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王女士难掩激动。

  从“卖鲜货”到“全产业链”的升级跃迁​

  充足的资金活水,让四川某食品有限公司的产业蓝图加速落地。在银行贷款支持下,四川某食品有限公司首先扩大了收购规模——从原本覆盖8个村的150余户菌农,拓展到12个村的300余户,收购量从每年1吨提升至4吨,让更多藏族农户的松茸能 “及时变现”。同时,企业投入100万元升级冷链仓储设施,新增3座恒温冷库,将松茸的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5天,解决了“鲜货易腐”的行业痛点。

  更关键的是,资金支持让企业迈出了“深加工”的关键一步。公司建成食用菌冻干生产线2条,全自动菌菇调料生产线2条,食用菌罐头生产线、热干生产线及速冻生产线各1条,成功开发出冻干松茸、松茸酒、松茸酱油等数十款深加工产品。

  “鲜松茸一斤均价卖150元,冻干松茸一斤能卖到3000元,附加值翻了20倍。”王女士介绍,如今企业的深加工产品已进入成都各大连锁餐饮企业。2024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净利润达300余万元,净利润率达15.98%。​

  如今的四川某食品有限公司,已不再是单一的“松茸收购商”,而是构建起“菌菇综合加工、调料深加工、名贵菌栽培研究、出口贸易、文旅融合开发”五大业务板块的产业链企业。去年推出的“松茸采摘体验游”,吸引了上千名游客走进雅江森林。不仅为川野食品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也极大促进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民宿收入增长20%。

  在金融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向加持下,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山松茸,如今通过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运营,香飘四海的。而“一指菌成金”,正如同在松茸季施展的“点金之术”——“松茸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持续迭代,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让松茸从深山菌菇,转变为串联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的关键纽带。雪域秘境的这份馈赠,在金融力量的滋养下,绽放出更持久的价值光芒,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

来源: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营业部
作者: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