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轻资产、重智产”的赛道,一笔170万元的“知贷通”,让扎根锦江区的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半年内销售团队扩容40%、新签客户增长65%。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用“穿透式看企业”打法,把技术、团队和订单折算成授信,为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写下金融赋能的生动注脚。
一位"技术派"创业者的十年沉淀
在成都分行服务的企业中,一家专注于知识产权代理、项目申报、招投标资质及财税咨询的民营企业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尤为典型,其创始人吴先生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与技术热爱,在该领域沉淀了15年之久,带领团队构建起覆盖“知识产权代理+项目申报+招投标资质+财税咨询”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更亮眼的是,他主导研发了一套全流程管理平台,实现从销售线索跟进、业务时效管控到客户交付的“数据实时可视化”,让企业运营精度达到“毫米级”,成为区域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标杆。
轻资产企业的"融资密码"失灵
然而,在业务扩张期,吴先生却遭遇了典型的“轻资产困境”。一方面,为抢占市场份额,急需扩充销售团队——招聘行业资深顾问、开展专业培训、布局新区域市场,前期投入预计超170万元;另一方面,存量客户突破80家、新增客户月均增长5%,办公场地扩容的年租金增加12万元,人员薪酬刚性支出每月超38万元,流动资金缺口持续扩大。“我们的核心资产是团队、技术和客户信任,但这些‘软实力’在传统信贷评估里很难变现。”吴先生的无奈,
道出了众多知识产权服务企业的融资痛点。

定制化金融方案激活“软实力”
转机始于锦江支行内部APP的一条商机信息。当系统捕捉到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发展动态后,锦江支行迅速联合属地街道办组成“专项服务小组”,开展为期一周的“沉浸式调研”,充分掌握企业“三阶段发展规划”:短期扩团队抢市场、中期优服务提效率、长期向“知识产权+产业孵化”综合服务转型。
在精准定位各阶段核心需求后,锦江支行量身定制了“阶梯式赋能方案”:第一阶段精准“输血”,针对销售团队扩张需求,迅速发放170万元“知贷通”专项贷款——其中96万元用于招聘6名资深知识产权顾问及2名技术支持人员,14万元用于在北京、成都和南京设立3个区域服务站。为降低企业初期压力,锦江支行还叠加“科创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综合融资成本降低240个BP。第二阶段预留“接口”,预留60万元流动资金额度,随借随还,用于租金、薪酬刚性支出,利率与上期持平。第三阶段谋划“长远”,拟投放170万元“知识产权运营贷”,以专利收益权+订单质押,助力企业从“代理服务”升级为“产业孵化”,配套投行对接、产业基金撮合等增值服务。
做民营企业的“成长合伙人”
资金到账第90天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交出亮眼答卷,销售团队由50人扩至70人,新增客户签约量环比增加65%;平台业务响应时效缩短30%,客户满意度飙升至98%。“现在我们不仅补上了资金缺口,更敢规划下一步了。”吴先生兴奋地说,“民泰早已为我们预留了‘金融接口’。”

当“轻资产”不再是短板,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用一笔贷款重新定义了什么才是企业真正的“重量”。在服务民营企业过程中,成都分行始终坚持“三不唯”原则:不唯规模看潜力,不唯报表看实干,不唯抵押看核心价值,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那些有技术、有梦想、肯实干的民营企业。
未来,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将继续深化“内部商机挖掘+外部政企联动”的服务机制。一方面优化内部APP的商机捕捉精度,让更多有潜力的民营企业进入服务视野。另一方面加强与街道办、行业协会的协同,构建“信息互通”的服务网络,针对知识产权服务、科创孵化等轻资产领域,计划推出更多融资产品助力更多民营企业跨越成长门槛,让金融力量真正成为民营企业逐梦路上的“托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