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正在得到有效防控,我国零星散发的现象被遏制,在这种背景下,以涉农经济联合体、合作社、个体经营,以及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也逐渐复苏,但受前期疫情的普遍影响,这些经济实体同样因为自身抗风险能力弱,利润空间小等遭遇融资困难。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当今,金融行业如何帮助涉农为主的实体经济渡过“冰冻期”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疫控下支持服务实体存在的问题
(一)散户风险大,金融机构惧怕惹火烧身
创造利润是银行发展的硬道理。因涉农为主的实体经济点多面广、资金需求额度小,管理难度大, 风险偏高的问题,金融机构一般因惧怕承担风险,而漠然视之。
(二)企业条件差,金融机构选择绕道而行
产量少、效益差、资产负债比例高,成为部分小微涉农实体经济的现阶段的经营状况。因而面对他们资产困难,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银行如果降低门槛发动贷款,企业一旦出现亏损,无疑会给银行造成风险。所以小微企业自身条件欠缺是成为难以得到支持的重要原因。
(三)线上产品少,金融机构延误介入时机
许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主要依靠线下产品,贷款程序主要是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传统方式,加之贷款操作环节复杂、繁琐。一个项目贷款,须经过开户行信用等级评定;开户行调查;上报市分行授信;项目审查;发放贷款。几经周转,完成一笔贷款需要很长时间,客户在需要资金支持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拿不到贷款,等贷款审批回来,错过了客户经营的最佳时机,很难满足客户的生产经营需要。
二、在疫控形势下破解支持实体经济难的对策
(一)用好惠农e贷,服务乡村振兴的资金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是多维度的立体框架,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紧盯重点领域,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乡村建设行动、打造数字乡村等方面要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大资本支持力度。同时要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融资、农村集体资产和股份抵押质押等方面有所突破。并要在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集中发力,推进银保协同、投融联动、存贷挂钩等重要改革举措,为推动完善农村金融改革提供政策储备。针对目前疫情控制的特殊时期,则要针对农民在城乡振兴建设中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积极作为、主动担当,运用“惠农e贷”产品的线上优势和特点,向“三农”及时“输血供养”。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批量采集农户内外部数据,通过”让数据跑腿”,建立信贷模型,可实现系统自动审批,农户自助快捷用信。该产品主打信用贷款,信用方式最高可贷30万元,低利息,办理手续简便,当日申请即可到账,随借随还,农户可通过农行网点、掌上银行、惠农终端等多渠道申请、发放、归还贷款,既免去了疫情期间农民为贷款往返银行奔波的麻烦,又及时解决了农民融资难的实际困难。
(二)用好助业e贷,服务商户经营的资金需求
作为实体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个体工商户在繁荣市场经济、扩大社会就业、方便群众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总理李克强对个体经营这样认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我们会给你们支持的。”受疫情影响,个体经营户因抗风险能力较弱,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影响较大。金融部门持续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金融资金支持。就侯马而言,具有个体经营的环境优势和传统优势,加之当地政府“经济带动、市场推动、文化联动”的举措深入,现拥有各种专业、综合批发市场40余个,年成交额突破70亿元。受疫情影响,个体户库存较大,周转资金困难。金融机构对个体经营户的支持上,要在金融产品设计、服务流程、组织结构上进行全方位梳理,不断研制和开发适合个体经营特点的融资服务项目和金融创新产品,用于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个体经营户的资金需求。在具体方法上应采取“一户一策”、“内外结合”等多种形式发放贷款,实行定价利率浮动,启动贷后管理防控风险体系,创新融资结算方式,同时提高贷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升贷款管理水平,全面实现银行和个体经营户双方共赢。针对目前疫情控制的特殊时期,则可主动运用烟商e贷、药商e贷等线上助业贷款“纯信用、利息低、免担保、免抵押”审批速度快的特点,以及“利随本清、随用随还”的产品优势,对个体经营户进行金融资金支持,助力个体经营户度过资金危机,再现商贸繁荣、经济活跃的新景色。
(三)用好企业e贷,服务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形势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实际问题,银行机构不能袖手旁观,麻木不仁,要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与企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着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与企业建立荣辱与共的联结关系,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创新融资产品。一是推动“电商+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农户和小微企业借助电商平台在网上申请贷款;金融机构凭借电商平台大数据对贷款农户进行金融审核以及做好贷款后的跟踪监测工作。二是破除唯担保和抵押论。对有发展前景、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适当办理信用贷款,加大对企业产业链条的支持力度。三是政银联手建设农业产业链电子化信息平台,整合收录通过标签、生物识别、条形码、GPS等手段获取企业的产供销信息,加大相关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共享。四是提高风控技术水平,强化数据分析。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及时进行金融资金跟进,以适应小微企业小额贷款需求。对于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涉农龙头企业,根据国际形势、市场需求、企业实际及时推出远期信用证海外带付等产品,通过信用证、进口押汇、国际结算、结售汇、福费廷、保理、外债贷款等多样化、立体化融资产品支持企业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赢得了更多的市场竞争机遇。针对目前疫情控制的特殊时期,对企业则可充分发挥微捷e贷、纳税e贷线上产品优势,贷款最高可达100万元,贷款额度秒批,贷款秒到账,循环使用的特点,破解企业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