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农村金融

补足“整村授信”工作的短板

发布时间:2023-03-08
补足“整村授信”工作的短板
整村授信,是以村庄为整体,为每户村民建档立卡,对客户授信额度进行测算,测算出一个预授信额度的精准金融服务方式,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某省为例, 2021年初,某省农村信用社印发了《实施整村授信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通过宣传示范典型案例,树立“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能贷”的信用观念。当年,该省农信系统评定信用村1201个、信用户17.69万户,为132.92万户农户授信金额达1048.7亿元,贷款余额626.5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4.95%,用事实说明了“整村授信”工作积极因素。(http://www.cbimc.cn/content/2022-09/28/content_468643.html
看到成绩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地区、不同管理方式,同样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破解。
“整村授信”工作面临的难题
宣传不到位,阻碍整村授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地方金融机构在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中,未能向县、镇、村党组织做好汇报,未能发挥地方党组织主动支持“整村授信”工作的作用;在宣传上,没有做到电视里有影,喇叭里有声,缺少地方政府,提别是村委会有关“整村授信”工作开展的号召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单方面宣传,缺少感召力。银行单方面的宣传,引不起村民的重视,这边听,那面忘,导致村民对“整村授信”工作认识不足,对优惠政策了解不细致等。在宣传方式上,进村入户,面对的留守老人居多,对于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无法涉及,即使通过部分微信群、公众号,很难覆盖辖内全部外出务工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新市民”成为宣传的遗漏对象。
农村老龄化,影响客户信息采集。首先,整村授信,重点对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中青年群体,由于居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直接影响“整村授信”个人信息的采集。其次,受以往一些地方大联保体贷款、个人担保贷款,借款人不能履约还款,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被执行、被还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对“整村授信”工作了解不细致,导致对信息采集工作存有抵触心里,担心个人信息泄露,重蹈以往担保贷款替借款人还款的覆辙,致使“整村授信”信息采集和建档工作处于被动。
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整村授信”工作的积极性。“整村授信”涉及贷款,主要以信用方式,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长,抗自然灾害能力差,收入存在不确定性。为此,这种贷款具有潜在的投放风险,按照相关信贷政策,贷款投放形成不良,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相关责任人,制约了客户经理投放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村授信”工作的开展。有些单位和个人,为了任务而完成授信任务,但用信率低,或者是相当一部分不用信,违背了“整村授信”的初衷,达不到预期目的。
信贷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整村授信”工作点多面广,需要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逐户、逐人上门服务,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有客户经理队伍人数,明显严重不足,影响“整村授信”的工作开展。在业务技能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知识涉及面广,大多数客户经理(一线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村政策法规,对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环境和特征了解不甚清楚,直接影响到对客户高质量评估和授信方面的精准把握,隐藏潜在的投资风险。
完善“整村授信”工作的建议,
  强化宣传,提高群众对“整村授信”工作的认知度。一是积极开展党建共建,推动整村授信工作的开展。各商业银行党组织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把“整村授信”融入到党建共建工作中去,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引领作用,宣传好“整村授信”工作对于支持“三农”发展益处,让群众认识到“整村授信”是在支持“三农”发展,是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出发点,助力乡村振兴基础上的一种金融服务行为, 从而提高农户“整村授信”的认知度。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知道什么是“整村授信”,是为谁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通过客户经理加入各村微信群的方式,把什么是“整村授信”、“整村授信”的益处和意义等转发微信群、朋友圈,让更多的在外务工人员了解返乡创业会得到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等。在线下,通过散发宣传折页、张贴海报、开办金融夜校等方式,让留守人员了解“整村授信”意义和作用,成为义务宣传员。
精准采集,发扬“大挎包精神”入村、入户、到企业。首先,做好“整村授信”安全性、实用性的宣传,打消客户信息泄露的顾虑。其次,打破以男士为借款人的做法。结合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多的现实,可以实现对家庭妇女授信,如:有些银行与当地妇联联合推出妇女创业、消费贷等做法,弥补了男客户不在家,不能授信的短板。再其次,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在“整村授信”工作中,要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筛选出授信客户白名单,邀请村干部与客户经理一起逐户走访、授信,实现精准授信,消除农户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顾虑。根据季节不同,农民春夏秋季忙、冬季闲的时间点,在农忙季节,要把握好农民早、中、晚在家的时间点,实行错时工作法,采取农民下班,银行走访调研人员上班的方式,详细了解农户的资产和债务、生产经营、信用记录等情况,精准采集信息,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有效保障,调动“整村授信”工作积极性。一是在信贷资金安全保障方面,要建立政府+银行+保险的风险保障体系,实现风险分担。二是建立农业生产保险体系,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各地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创新推出不同的农业保险险种,分担农业生产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确保农业生产收入有保障,激发银行投放涉农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尽职免责”政策落实到位。对于涉农类贷款形成不良后,工作人员能够严格履行“三查制度”,就要给相关客户经理实行“尽职免责”,为客户经理提供“敢放”、“愿放”、“能放”的工作氛围。四是建立监督制约体系。为有效防范整村授信走过场,可采取授信户数、金额与用信户数和金额双考核,以用信为重点的办法,通过事后审计和监督,验证“整村授信”工作的真实性,实现奖优罚劣。
   优化配置,强化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一是优化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品质高、业务素质好、合规意识强、高学历的人员选拔到客户经理队伍中来,实现客户经理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重点培养一批涉农信贷产品的研发人员,把了解农村、涉农政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人员充实到研发队伍内,确保支农工作有的放矢。加大电子金融服务进程,优化厅堂服务配置,提高厅堂智能化服务水平,把柜员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中去。二是发挥老员工(指的是客户经理)传帮带的作用。各法人和分支机构,要组织全体客户经理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培训,通过农业、金融知识的培训,让客户经理具有农业、金融综合分析能力,增强服务农业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承担起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三是正向激励。鉴于“整村授信”工作时间长,地处在农村,交通、生活等客观因素影响,可适当给予一定的交通、生活补贴,充分调动一线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整村授信”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
山东巨野农商银行  田忠华
 
 
来源:自创
作者:田忠华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