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服务要做优做细

发布时间:2023-03-08
农村金融服务要做优做细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深入推进“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从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情况看, 开展“一次办结”式服务,就是“一地一窗一次”的缩影。
政务服务方面的转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群众的等候时间,这一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值得在金融服务方面推广。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涉农贷款增速稳中有升,二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数据证明农村金融服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前期,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支持“新市民”的信贷需求,面对3亿“新市民”强大主体,在住房购买、房屋装修、生活质量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需要很大的流动资金保障,这些资金保障,90%以上需要金融行业的支持。
面对农村老龄化和新市民的客观服务需求,在贷款投放方面,服务好“新市民”和“三农”生产,需要提高精细化、精准化服务,特别是“新市民”面临商品房和户籍地不再一处,一定程度上受贷款政策制约的实际,做到“一次办结”,让信贷资金快速流入市场,降低金融需求者的交通和等待成本,发挥信贷资金推动“三农”行业发展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做到“一次办结”,就需要从细节上入手,把具体工作做精准。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来说,面对的是各个行业,涉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新市民”等方面的信贷需求,主要是信贷资金的支持,由于在行业不同、类别不同、风险程度不同等因素影响,贷款需要信用类、抵押、担保类贷款也不尽相同。就拿种植小麦和大蒜来说,小麦价格较为稳定,价格波动不大,大蒜每年的价格波动较大,种植和存贮大蒜,同样的信贷资金支持,大蒜行业相比面粉加工行业贷款风险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在贷款要求条件时,其要求的抵押、担保条件就有不同,面粉加工行业有可能实现信用贷款,而大蒜生产、经营行业,就需具备抵押和担保条件。
信贷资金更好服务“三农”行业,就需要信息采集、信用信息共享、产品研发的相协同,农村金融才能高质量提供服务。
实现“一次办结”式服务,需做好前期调查。贷前调查是保证贷款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贷款安全的前期基本工作,是精准投放的重中之重,如:在整村授信工作中,银行通过上门服务,实地考察,为客户建立信贷档案,个人信息采集、信贷档案建立的同时,为客户授信,开通网上银行贷款申请发放程序,保证借款人随时随地可以贷款。
实现“一次办结”式服务,应因地制宜。由于受地域生产环境、产品种类、资源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产项目。为此,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信贷政策、研发信贷产品。如:面对农村留守妇女多,有创业意愿的实际,推出信用类的“巾帼贷”;对于一些地方木材加工行业风险低的实际,推出信用类“木材贷”;对于支持“新市民”的“装修贷”等信贷产品,对于“新市民”房产类抵押贷款不在户籍地的实际,银行信贷政策应做出调整,实行银行法人机构全辖内可以贷款,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现“一次办结”式服务,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信贷投放不同于其他行业,既要精准支持行业发展,又要保证信贷资金安全,这就必须要求工作人员严格“三查”制度,依法合规操作,不可随意降低或者抬高贷款条件,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个人,满足“新市民”的消费和创业需求。只有做优做细农村金融服务,才能提高信贷投放效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达到客户满意,信贷安全系数较高的水平,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巨野农商银行 田忠华
 
 
 
 
来源:自创
作者:田忠华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