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5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9月3日,以“护航经济大盘,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正式拉开帷幕。
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介绍称,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行业总资产接近27万亿元,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目前整个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运行稳健,风险完全可控。同时,肖远企也对保险从业机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保险机构应该聚焦主业、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等。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偏离主业很危险”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保险业必须加速转型、实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保险机构也迎来了更高的挑战。
基于上述背景,肖远企指出,保险公司要在负债端满足客户真实需求,在资产端坚持审慎经营。保险公司要以客户为中心,分析了解客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保险供给必须能够直达和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靠营销或抬高渠道手续费。只有客户的需求得到真正满足,保险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保险的负债质量才能真正有保障。
肖远企进一步解释道,“保险是基于精算和大数法则来定价的,当期收取的保费收入要靠资产经营抵御未来支出,保险公司在投资经营方面一定要审慎稳妥,尤其是寿险公司负债久期长,经营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风险偏好选择要相对更低一些,绝不能滋生只要有保费注入就没有问题的侥幸心理”。
一直以来,提高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是保险业的重要努力方向,也是保险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在业内看来,保险市场的特点主要是供给创造需求,大部分保险交易是在供给的激发下产生的。
而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上,肖远企强调,保险公司要紧紧围绕主业,非主业必须是对主业的补充和增强。保险公司必须围绕保障主业,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服务转型,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保障方案,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应认为自己是万能的。
“由于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广泛,很容易涉足不熟悉领域,也容易使一些公司产生无所不能的幻觉,这也是保险公司发生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保险公司认为多元扩张能产生范围经济,这种认识也是非常片面的。”在肖远企看来,实践证明,范围经济并不完全适合保险行业。偏离主业,甚至反客为主都是很危险的,主业的向上和向下延伸都应该只局限于增强和巩固主业的业务领域。
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金融环境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变化拓展了保险公司主业的外延,呈现出跨市场、跨业态等复杂交织状态。同时,顶层设计频频出台新规,引导保险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
“发挥保险业的长期风险保障功能,是回归保险业本质功能的必由之路。”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分析称,保险行业只有从客户需求出发、从行业本质出发,提升保险产品的竞争力,才能建立长远发展的根基。
“要有工匠精神”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在本次论坛上,肖远企还对保险机构提出了更高阶的建议,即发挥工匠精神,走差异化道路。
肖远企认为,保险属于慢工出细活的行业,保险公司要有工匠精神。在他看来,保险有些特殊的运行规律,首先从客户需求了解到产品研发、精算厘定、投资经营、理赔服务都是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久久为功,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链条的顺畅运行。
其次,保险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在不同环节所需要的专业也不完全相同。肖远企指出,保险是多种专业的组合,保险产品期限长,跨越不同周期且变化比较多,必须要有精细的设计和精确的判断。这些特征都决定了做保险必须摒弃短期冲动,戒除急躁心理,要有工匠精神,慢一点、细一点,才能够行稳致远。
在保险销售过程难以避免的是,部分保险机构和营销员为了促单频频打起了欺骗误导的歪心思,一些保险公司也难以控制保险理赔服务质量,这不仅对保险公司形象和行业形象带来影响,还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肖远企也进一步强调指出,保险公司要塑造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文化,其中就要做到对消费者负责任,着力治理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问题,提升保障水平,减轻意外疾病、养老带来的财务负担。
转型的浪潮下,保险全行业开始步入深水区。以产品研发为例,国内保险市场始终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随着客户投保特征的变化,亟待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随着养老、健康等领域需求不断凸显,着力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发展模式成为保险公司的解题密钥。
肖远企指出,保险公司要细分市场,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保险市场大,需求多样,除了极少数公司可以提供全面保险服务外,大多数公司都不能做到“包打天下”,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特色化经营策略。
“特色化发展之路,对公司而言,意味着在保险市场竞争之中找到一条差异发展、稳定盈利的增长道路。对市场而言真正建立效益导向。对消费者进一步满足风险保障需求。”宋占军如是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