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明确表示避免投资带轮子和带翅膀的行业,显示出他对航空业的初始保留态度。然而,他后来改变了立场,选择投资航空业,认为航空公司在控制产能、追求行业共识后,能够提价并获得更好的回报。尽管如此,他在航空业的投资经历并未如愿,早在1989年投资US Air时就曾遭遇亏损并割肉离场。尽管他多次公开表达对航空业的担忧,称之为“最坏的行业”和“致命的陷阱”,但在2016至2017年间,他还是投资了四大航空公司并成为重要股东。然而,到了2020年,面对行业挑战,他最终选择卖出了这些航空公司的全部持仓,这一决策再次证明了航空业投资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这一背景下,廉价航空的商业模式却成为了一个例外。2021年,在民航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春秋航空竟实现了3911万元的盈利,成为当年唯一一家盈利的上市航司。即便到了2023年,航空业行情整体下滑,春秋航空的归母净利润也仍维持在20亿元以上,显示出其独特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而今年出游最让人始料未及的一幕,莫过于抵达机场时,才惊觉所购的国际机票竟不包含免费托运行李额度。若此事发生在廉价航空公司身上,或许众人早已有所预料。毕竟,无免费托运、无法升舱、里程不累积,乃至用餐时分无餐食供应,皆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常规操作。然而,未曾料到的是,春秋航空的这些“节俭策略”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传统航空公司所采纳。
航司降本旅客遭殃
在投诉平台上,关于国内几大传统航空公司航班不再提供免费托运行李额的控诉此起彼伏。一些网友在晒出自己捡到的便宜国际机票时,本满心欢喜,却往往在评论区被提醒“是不是没有免费托运行李额”,心情瞬间如过山车般跌至谷底。然而,与那些在机场柜台前才发现这一问题的旅客相比,他们的遭遇已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有乘坐中国国航的旅客就分享了自己在抵达机场后才得知这一“噩耗”的心酸经历。他年初在OTA平台上购买了天津到曼谷的往返机票,计划着在春节假期与家人共度一场东南亚的异域风情之旅。去程一切顺利,行李也如常进行了托运。然而,在回程准备值机时,他却发现返程机票竟然不含免费托运行李额。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她只能无奈地在机场花费超过800元人民币额外购买行李额,并吞下“买票时未留意”的苦果。
国航和东航的公告均显示,部分国际及地区航线的标准经济舱和基础经济舱已不再包含免费托运行李额。这一变化在过去两三年中悄然发生,但由于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选择在国内旅游,因此这一变动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如今,随着国际旅行的恢复,这些“行李刺客”才逐渐浮出水面,给本就紧张的旅行预算带来更大的压力。
为了降本增效,传统航空公司可谓“绞尽脑汁”。除了取消免费托运行李额外,它们还在其他方面进行了诸多调整。
大家是否还记得一桩不算太久远却颇受关注的往事?一位知名博主曾在微博上吐槽,称南航的餐食仅为“4个馒头+1片白菜”,而那片白菜竟不是用来食用的,而是为了防止馒头烤糊才添加的。这一吐槽迅速引发热议,南航也因此登上热搜,众多网友纷纷表示“南航的餐食变差了”,“4个馒头太糊弄人了”。随后,更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南航头等舱的毛巾质量堪忧,使用后竟会掉渣;还有人抱怨南航洲际航线的公务舱餐食仅提供一些看似廉价的包装食品,估算其采购价不超过20元。
那么,南航2023年的运营情况如何?餐食和其他机供品是否真的减配了?我们不妨从南航在餐食和机供品上的花费来窥探一二。有句话说得好:“花钱多可能差,但花钱少很难好。”
2023年,南航全年的载客数量达到1.42亿人次,飞行总量为17.72亿公里。疫情前2018年,南航全年的载客数量为1.39亿人次,飞行总量为17.62亿公里。可以看出,2023年在载客量和飞行总量上均略高于2018年。
然而,在餐食和机供品的花费上,南航却出现了显著变化。2018年,南航在餐食和机供品上的花费为37亿元,而到了2023年,这一费用降至25亿元,减少了整整30%还多。在载客量和飞行总量均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餐食和机供品的成本却大幅下降,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旅客的餐食质量没有受到影响。当然,其中也可能存在诸如2018年牛肉价格较高等因素,但笔者很难相信,在如此大幅的成本削减下,旅客的餐食体验能够保持不变。
航空公司或许不是好的商业模式
当我们深入探讨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问题,这使得它或许并非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式。
首先,航空公司的盈利空间受到严格的限制。油价、汇率、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都会对航空公司的盈利状况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油价波动,作为航空公司的主要成本之一,其不稳定性给航空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航空公司不断降低票价以吸引顾客,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
其次,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之间往往存在矛盾。为了降低成本,航空公司可能会在服务上进行缩减,如减少餐食选择、限制座位选择等。然而,这些做法往往会损害顾客的旅行体验,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长期来看,这种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的盈利方式可能会损害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和顾客忠诚度。买机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服务条款,因为临时购买的项目往往价格高昂,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航空公司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矛盾。
再者,航空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运营风险。天气、机械故障、恐怖主义等不可控因素都可能对航空公司的运营造成严重影响。一旦发生事故,航空公司不仅要面临巨额的赔偿和修复成本,还可能遭受品牌形象的严重损害。这种高风险性使得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显得尤为脆弱。
此外,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在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减少碳排放,航空公司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革新和运营改进,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其经营压力。
航空旅行本应是探索世界的美好起点,但当飞行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时,探索世界与旅行的乐趣也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价值权衡。更深层次地来看,这种趋势反映了整个航空业在面临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航空公司似乎逐渐忽视了旅行的本质——一种追求自由、探索未知的体验。如果航空公司和机场继续以这种方式透支旅客的信任和忠诚度,那么最终可能会损害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毕竟,旅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航空业持续繁荣的基石。
因此,航空公司和机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寻找一种既能保持盈利又能满足旅客需求的平衡之道。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挑战和问题,更是为了确保航空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旅客的持续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