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除了新股发行速度显著放缓外,IPO的撤单潮也在继续。
据证券之星不完全统计,3月以来,已有9家企业主动撤回材料,包括时代装饰、昆仑联通、思索技术、中鼎恒盛、恒邦能源、晟威机电、陕西瑞科、陆海新能、里伍铜业。今年以来已有59家公司IPO终止或撤回,其中拟登陆主板15家,科创板8家,创业板18家,北交所18家。
“一撤了之”心态仍存在
从流程来看,思索技术的撤回可谓“光速”。2023年12月28日公司IPO获得受理,1月22日收到首轮问询,1月26日申请撤回材料。从收到首轮问询到申请撤回仅隔4天,IPO流程仅29日就被划上了句号,创了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的最快撤回纪录。
中鼎恒盛则是典型“一查就撤”的IPO企业。2023年5月,中鼎恒盛的IPO申报被受理。同年7月,在中证协举行的2023年第三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签中,中鼎恒盛被抽中现场检查。但直到今日,公司仍未回复第一轮问询,而是选择“一撤了之”。3月4日,发行人及其保荐人国泰君安选择主动申请撤回材料,深交所决定终止对中鼎恒盛创业板IPO的审核。
此外,在主动撤单的企业中,自身业绩问题、分红问题、信披问题被监管关注的也不在少数。
如晟威机电的现金分红、信披质量这两大备受市场关注的点此前就被监管提及。现金分红上,在提交IPO申报材料的前一年,晟威机电现金分红5000万元;大手笔分红后,晟威机电拟募资9.8亿元,其中2.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信披质量上,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多处使用“全球领先”、“业内领先”、“行业先进”等定性表述,未披露相关依据。
再如陆海新能,公司始终未回复监管的第一轮问询函,但从公司对广西电网97%以上的营收占比来看,监管或重点关注了公司所处行业的特征、合作稳定性、发行人的持续经营能力等问题。
整体而言,从撤单原因看,无论是思索技术的“29天光速撤回”,还是中鼎恒盛的“一查就撤”,亦或是晟威机电的信披质量、分红补流,或许都意味着“带病闯关、一撤了之”的现象仍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至今,监管层已经进行13轮现场检查,合计99家企业被抽中。其中近六成企业在监管高压下终止IPO进程,截至目前,“中签”企业中,只有15家成功上市,通关率仅15.2%。
对此类现象,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下一步要成倍地大幅地增加现场检查的这种覆盖面,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的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的力度,申报就要担责。开年以来,这已是监管第五次公开重申“申报即担责”。
北交所成上市新选择
还要注意的是,在IPO撤单潮持续演绎之时,北交所正成为新股上市的新选择,不少企业在沪深交易所撤材料后,第一时间即进行了北交所再申报。
如陕西瑞科的上市申请于2023年6月29日受理,拟冲刺创业板,当年7月19日问询,2024年3月7日终止审核。撤单当日,陕西瑞科就公告拟申报北交所上市。陕西瑞科急于上市的部分原因,或是实际控制人与多家外部投资者签订了含有对赌条款的相关协议——根据协议,如公司在2024年12月31日之前仍未在中国境内实现合格上市,不排除未来触发实际控制人回购义务、造成实际控制人资金压力的可能。
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前2个月,新增58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其中有12家企业是从沪深交易所转向北交所,包括: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于2018年申报创业板被否;老娘舅餐饮于2023年申报沪主板IPO撤回;浙江孚诺医药于2023年申报创业板IPO撤回;河南嘉晨智能控制于2023年申报科创板IPO撤回等等。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自827“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实施以来,已有不少于26家企业转向北交所上市。上述公司解释原因时多数称,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环境变化以及公司发展规划等因素决定,或表示是“与相关辅导机构进行充分沟通后决定”。
不过目前来看,北交所在审激增、高撤否、“变道”三种现象同时存在,叠加IPO监管政策正在进一步加强,若是“带病”企业只是寄希望于北交所IPO,而非积极整改寻求自身变革,其上市之路或也难以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