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公开资料显示,湖北戈碧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戈碧迦”)1月18日上会通过,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公司拟登陆北交所,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有五点:
1.关于业务结构变化与经营业绩。2.关于与成都光明的诉讼纠纷。3.关于与魔塔水晶的合作。4.关于研发能力。5.关于财务与内控有效性。
从主营业务来看,戈碧迦主要从事光学玻璃及特种功能玻璃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车载镜头、光学仪器、智能投影、照相摄像、智能车灯、高端工艺品等领域。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发纳米微晶玻璃、防辐射玻璃、耐高温高压玻璃等多款特种功能玻璃产品,分别在抗跌耐摔高强度手机盖板、强辐射环境防护及耐高温高压环境应用等领域实现批量销售。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戈碧迦此次拟发行2500万股,募集资金2亿元,分别用于特种高清成像光学玻璃材料扩产项目(1.25亿元)、光电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5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2500万元)。
从行业前景看,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数据,我国光学镜片、镜头及模组等光学元器件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由2015年的200亿元市场规模增长至2021年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9.91%。整体看,我国光学元器件市场规模呈现增长趋势。中研普华研究院预计,2027年中国光学元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308亿元。
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旺盛,戈碧迦近年来业绩整体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23亿元、3.85亿元、4.2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3479.47万元、5030.82万元、4598.03万元。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0亿元,同比增长98.43%;净利润8611万元,同比增长275.50%。
不过公司毛利率存在持续下滑风险,报告期内,发行人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33.31%、32.28%、25.02%和26.47%,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发行人主要通过玻璃窑炉熔炼技术来保持成本领先优势。若后续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品,同行业竞争对手实现了窑炉熔炼技术的突破,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及市场发生其他不利变化等情况,发行人毛利率将存在下滑的风险。
对于上市委会议关注的问题,戈碧迦在招股书中称:
业务结构问题,受光学玻璃整体行业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光学玻璃产品的整体收入存在持续下滑的风险。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拓展新的光学玻璃产品牌号,开拓新的客户和销售渠道,摆脱目前光学玻璃销售疲软的处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上升主要是因为纳米微晶玻璃销售收入大幅提高。
成都光明纠纷问题,2023年12月25日,公司与成都光明达成和解并签署《和解协议》,约定公司向成都光明支付和解金3000万元,公司与成都光明双方确认《和解协议》签署之前的事项产生的所有纠纷已全部解决,在协议完整履行的基础上,对协议签署前取得的现有知识产权、技术、商业秘密的合法性、有效性不提出任何异议。2023年12月26日,公司收到成都光明向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的《撤回诉讼申请书》,成都光明申请撤回三起侵害技术秘密诉讼。此外,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出具《确认函》,确认:向成都光明支付的和解金,将全额补偿给戈碧迦,以避免戈碧迦和戈碧迦上市后未来公众股东因此遭受任何损失。
研发问题,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及其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保持在4%~6%区间,比例与可比上市公司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发投入全部计入研发费用,不存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情况。不过,与可比公司相比,公司的专利数量较少,仅66个,可比公司光电股份、奥普光电、力诺特玻专利数分别为257个、94个、106个。
风险提示方面,戈碧迦提示:
第一,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日常生产中所用到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石英砂、稀土氧化物、化工原料等,报告期各期,公司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47.03%、50.09%、58.83%及71.86%,占比较高。若原材料价格出现持续较大幅度上涨,原材料采购将占用更多的流动资金,并将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
第二,特种功能玻璃单一客户依赖风险。公司生产的特种功能玻璃主要包括防辐射玻璃、纳米微晶玻璃等,防辐射玻璃主要客户为南通盛平,纳米微晶玻璃唯一客户为重庆鑫景。公司特种功能玻璃的销售对于单一客户具有重大依赖。
第三,存货规模较大及减值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 1.27亿元、1.48亿元、2.52亿元和2.62亿元,占当期总资产比例分别为18.33%、18.59%、26.18%和26.27%,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11 次、1.81 次、1.53 次和1.02 次。公司存货占比较高,金额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周转情况欠佳。
第四,财务内控不规范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实控人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转贷、现金交易等财务内控不规范的情形。公司已对前述不规范情形进行了整改,并进一步完善了财务内控制度,若未来公司财务内控制度出现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可能存在内控不规范等情况导致公司利益受损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风险。
此外,公司还提示了新增产能难以及时消化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产品和技术替代风险、环境保护风险、资产抵押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产品滞销风险等多项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