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股票 > 股市聚焦

上银基金固收半月谈|一文读懂专项债的用途

发布时间:2023-10-24

7月以来市场回顾

国内利率债市场方面,7月以来债市表现总体偏强,一方面,资金利率重回宽松;另一方面,PMI、通胀等数据继续表现较弱,叠加投资者对政策强刺激的预期下降,市场情绪较好,利率债收益率以小幅下行为主。具体来看,截至7月12日收盘:

(1)国债方面,1Y国债收益率当月下行5BP,收于1.82%;3Y国债收益率上行3BP至2.25%;5Y国债收益率上行1BP至2.44%;7-10Y国债收益率下行0-1BP,10Y国债收于2.64%。

(2)政金债方面,1Y政金债收益率下行0-2BP不等;3-5Y政金债收益率下行0-1P不等;7Y政金债收益率下行0-3BP;10Y口行和农发债收益率下行1-2BP,10Y国开债收益率下行1BP,收于2.76%。

信用债市场方面,7月初以来信用债配置力量充足,信用债表现较好,信用利差主动压缩。截至7月12日,1年期、3年期、5年期公司债收益率分别下行10bp、11bp、4bp,信用利差分别压缩8bp、11bp、4bp。具体看,7月初高等级高资质品种率先领涨,接着短久期弱资质品种结束估值震荡,成交收益率大幅下行。

国内权益市场方面,7月以来截至12日,权益市场整体下跌,其中wind全A下跌0.5%,沪深300持平,上证指数下跌0.19%,创业板指下跌0.8%,中证转债上涨0.14%,转债估值有所提升。分行业看,有色、钢铁、石化和汽车等行业表现较好,整体上涨2%-4%,通信、传媒、计算机和军工等行业表现较差,整体下跌3%-6%。

海外市场方面,欧美制造业PMI继续下行,服务业PMI韧性较强,对经济仍有支撑,因此美联储继续鹰派加息表态,对资本市场形成扰动。不过随着6月美国通胀数据公布,CPI和核心CPI持续走弱且低于预期,美国股市情绪有一定修复,但欧洲股市仍在通胀和加息预期影响下小幅下跌。具体来看,截至7月12日收盘,法国当月CAC4下跌0.91%,英国富时100下跌1.53%,德国DAX指数下跌0.77%,标普500上涨0.49%;亚洲股市方面,韩国综指当月上涨0.28%,日经225下跌3.75%,恒生指数下跌0.29%。债券市场方面,德国和法国的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7BP,分别收于2.60%和3.10%;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5BP,收于3.86%;英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23BP至4.67%。

上银基金市场展望

宏观利率方面,从近期陆续公布了PMI、通胀、金融和进出口数据来看,经济整体仍处于温和修复的进程中。其中以下两个特征值得关注:一是服务业修复在暑期经济的带动下保持较好,但商品消费表现相对较弱;二是CPI仍在底部徘徊,PPI进一步下探,国内通胀压力不大。总的来看,居民消费意愿仍不强,且房地产景气度较低,叠加海外制造业走弱,在内外需双双承压的情况下,短期国内经济较难出现强复苏信号。因此央行货币政策短期或仍将保持宽松,同时理财、银行等配置力量也将对债市继续形成支撑,短期来看债市偏顺风。但仍需提防以下扰动:一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仍在,若突破关键点位则可能影响市场情绪;二是关注政策扰动。

信用债方面,7月首周银行理财规模如期回升8000亿元,按照往年的经验预计还有5000亿元左右的增量,其他机构保险、银行自营配债力量都不弱,叠加现在信用利差不低,并不拥挤,绝对收益率在10-18%之间,1年期信用利差普遍在20%-30%,2年30-50%,3年期30%-60%,因此信用债行情还将继续。可关注:

(1)城投方面,推荐强省弱平台、中部区域省会平台;

(2)产业方面,关注盈利稳健的煤炭债,在景气度下行背景下,建筑/建材行业精挑股东背景很强的发债主体;

(3)品种溢价仍是首推,关注担保债/CRMW/ABS等品种。

权益市场方面,转债估值目前虽在相对高位,但流动性宽松背景下预计将继续维持高估值,不会对转债价格形成拖累。正股而言,现阶段经济需求不足,经济修复不牢固仍制约股市上涨,但市场预期和定价已逐渐充分。后市来看,国内宏观流动性维持宽松,美联储加息预计接近尾声,权益市场整体或将回到相对低估水平,多数板块已具备较高赔率,若盈利周期和库存周期的拐点确认将为A股上行提供有力支撑,后续关注7月会议导向。当前市场业绩的边际变化和产业趋势是重要抓手,随着业绩披露进入高峰期,7月建议重点聚焦中报行情。行业配置上,一是关注左侧布局经济复苏和政策预期改善相关方向,如汽车、家电、医药和白酒等行业;二是高股息高分红的股票资产性价比依然突出,如水电、交运及银行等行业。

上银基金热点关注: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

入夏以来各地气温高企,关于气候异常现象——厄尔尼诺的讨论此起彼伏,今天我们聊聊厄尔尼诺以及拉尼娜现象的概念、特征,以及厄尔尼诺会造成的影响。

气象学上所说的“厄尔尼诺”是指在赤道中、东太平洋隔几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的大范围海表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拉尼娜,则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它与厄尔尼诺相反,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反厄尔尼诺”。拉尼娜比厄尔尼诺要稍微温和一些,影响不像厄尔尼诺那样强烈,所以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也稍逊于厄尔尼诺。

典型的厄尔尼诺特征有以下几点:赤道中、东太平洋具有深厚的暖水层,海面温度一般平均偏高1.5-2.5℃,次表层水温偏高约3-6℃;赤道中、东太平洋斜温层深度明显增加,通常可深达150-175m;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明显增加;但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对流性降水明显减少;赤道西太平洋大气层出现西风。

典型的拉尼娜特征有以下几点:赤道中、东太平洋具有低于正常温度的深厚冷水层,海面温度一般平均偏低1-2℃,次表层水温偏低2-4℃;赤道中、东太平洋斜温层比正常更浅,通常仅达50-100m;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赤道太平洋大气低层偏东信风比正常增强;

厄尔尼诺的影响:

从全球范围的影响来看:温度层面上,厄尔尼诺影响下全球气候预计偏暖,最近一次的超强厄尔尼诺发生在2014-2016年,因而2015年和2016年连续创造了全球历史最暖纪录。

降雨方面,厄尔尼诺会导致南美洲(巴西)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增加,但同时会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东南亚部分地区形成相反效应,造成严重的干旱。以1997-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为例,东非地区发生暴雨和洪涝;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的雨季则提前结束,并遭遇高温热浪与干旱,多地发生森林大火。

气候影响方面,厄尔尼诺在夏季和冬季的影响有所差异。在夏季,厄尔尼诺会导致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和中美洲出现干旱,而巴西中南部高温、秘鲁沿岸北部等地则出现高温。在冬季,厄尔尼诺影响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导致中国东南地区、美国南部、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南部和巴西南部气温偏高,东南亚和非洲南部地区出现干旱高温。

对中国而言,厄尔尼诺会带来气温偏高,同时增加当年暖冬的可能性。中国气象局统计,近50年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出现暖冬。从降水来看,厄尔尼诺出现时,我国通常会出现“北旱南涝”现象,易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多雨以致洪涝频发,而黄河和华北地区少雨并形成干旱。如出现强厄尔尼诺的1997年,我国北方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50年来最干旱的年份之一,1998年受厄尔尼诺的滞后影响,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其背后原因在于西太平洋海温偏低,从而使得大气对流活动减弱,拉动我国副热带高压南移,并且使我国夏季东南季风偏弱,导致夏季主雨带偏南,从而形成南方多雨而北方少雨,严重时造成“北旱南涝”的局面。

主要粮食产量方面:厄尔尼诺往往会给东南亚、大洋洲地区、中美洲(以及巴西北部均没有粮食产区)带来干旱(低纬度地区/非主要粮食产地),而给美国南部、南美洲南部(秘鲁)、亚洲部分地区(主要粮食产地)带来降水,反而更有可能造成增产。

上银基金债券知识小课堂:专项债有什么用途?

大家在浏览财经新闻时经常听到专项债,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专项债的概念、浅析专项债的发行情况及用途。

(1)专项债的定义

2015年新《预算法》正式实施,赋予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法定权利。自当年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开始发行,发行规模逐渐增加,成为地方政府发债的主力品种。地方政府债券按资金用途和偿还资金来源分类,通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专项债是指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或者项目而发行的债券。

公益性和收益性是专项债券项目的基本性质,公益性体现了专项债券以地方政府为发行人的非营利性,即不以获取利润为目标,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收益性体现了所投项目的收入要能偿还债券本息,可以直接作为项目资本金。专项债券项目的收益归属于政府,可作为专项收入用来偿还债券本息,盈余部分也会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专项债为地方经济“稳投资、促项目、保增长”的发展目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专项债发行的流程和管理

专项债券的发行人是省级政府和经省级政府批准可以自办发行的计划单列市。省级政府的发债额度由国务院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在财政部将专项债券额度分配给省级政府后,各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具体的发行工作,市县级政府需要发行的需由省级政府统一发行并转贷给市县级政府。分配额度时,要向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低的省份倾斜;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对成熟和重点项目多的地区予以倾斜;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资金使用进度慢的地区扣减额度,对管理好、使用快的地区予以适当奖励。

从发行节奏来看,中央鼓励财政发力前置,主张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加力提效”,尽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按往年经验看,一般于三季度结束前完成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

(3)专项债近年来的发行情况

2017年起,我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17-2019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0.8亿元、1.35亿元、2.35亿元。2020年,为应对疫情、提振经济,政府特别加大了新增专项债发行限额,同比增加74.4%,2020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为3.75万亿;2021年,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步恢复,新增专项债限额较2020年减少了1000亿至3.65万亿。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为3.65万亿元,2023年为3.8万亿元,较去年增加1500亿元,短期内有利于扩大基建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稳定总需求;中长期看,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4)专项债的用途

从募集资金用途的分类来看,专项债可分为置换专项债、新增专项债和再融资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再融资专项债券及置换专项债券均需在专项债券限额内发行。

置换专项债券是比较早期的存在形式,主要在2015年至2019年间发行,用于置换过去以非债券形式存在的地方政府存量专项债务,现已退出。

再融资专项债券目前有两种用途,最主要用途是偿还到期债券本金。2020年12月开始,部分再融资债的资金用途由从原来的“偿还债券本金”转变为“偿还存量债务”,即主要用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新增专项债是专项债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用于项目建设,我国对新增专项债支持领域做出了严格规定,并列出了投向领域禁止类清单,申报项目必须符合投向领域的相关规定。2020年以来我国不断扩大专项债的投向领域,到目前为止,专项债支持领域包涵: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能源项目、新型基础设施等11个领域。此外,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近几年专项债实际投向结构看,专项债发行重点支持基建和民生,市政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占比超过30%,其次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等领域,社会事业投向占比历年逐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占比逐步降低。

5. 专项债在当前的作用

当前我国处于疫情后弱复苏的阶段,外需疲弱,稳增长需要更好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专项债在拉动投资、促进城市更新行动、区域间产业协同、优势互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专项债还能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总体而言,依靠大量的专项债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可以对稳增长起到定心盘的作用。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