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银行服务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一个85后粮王的金融助跑密码

发布时间:2025-04-23

  温暖四月,阳光倾泻,山河竞秀。

  “新农人”迎难而上,变荒山为粮仓,化滩涂为良田,在沉睡的大地上勾勒现代农业的壮丽蓝图。他们循着四季更迭的节拍,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奏响奋进的乐章。

  贷动春风满畴野,数亩新秧带月栽

  “周总,我们的惠农贷款最多三天就能到账,无需抵押和担保。”民泰银行客户经理顶着烈日走进振华农业的麦田,正在为无人机升级发愁的周央眼前一亮:“真能这么快?我这1800亩农田可等不起啊!”

  这场田埂间的对话拉开了金融活水“飞”入田间精准灌溉现代农业的序幕。振华农业承包的农田正值病虫害防止的关键时期,传统人工施肥洒药效率低、成本高,而现有的无人机已无法满足耕种需求。周央计划升级智能无人机,却因资金缺口陷入两难。民泰银行推出的“惠农贷”仅依托农作物价值评估,打破农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从申请到放贷仅需48小时。

  “以前申请一笔贷款少说五六趟,现在在田里扫码申请,隔天合同就送上门了。”周央看着手机银行上的到账通知感慨。资金到位后新款t70无人机即刻升空,最大载重升至70公斤,能效有效下降,效率大幅提升。

  在雷雨到来之前,三个“加速度”帮新农人周央完美护航:24小时响应,客户经理化身“田间管家”;数字化风控模型将审批流程压缩80%;“个人信用+预期收益”模式打破涉农贷款抵押困局。民泰银行以金融创新的“精准导航”助力智慧农业扶摇直上。

  昔日汗滴禾下土,今日屏上观丰年

  上世纪80年代初,工业化和城市化兴起,下海经商正是社会浪潮。看着撂荒的田地,振华农业创始人周振华毅然决定:回乡,种地,让荒田重生。

  他边学边问边干,对水稻小麦等各个生长环节认真摸索,每次除虫用药、施肥的数量和种类,他都一一详细记录,笔记本摞起来有一人高。

  1982年年底,周振华和村里签订合同,承包了31.5亩土地,一签就是5年。三年后,他又承包了附近泾头项村的226亩土地,并成立台州振华农业承包公司。

  2014年,在父亲周振华的影响下,周央选择回乡发展,从育秧耕地、施肥打药干起,成为一位“新农人”。在田里摸爬滚打的岁月,他开始探索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购买各种农机、筹建烘储中心、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充分利用农机科技,让种粮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实现了粮食增产,人员增收。

  育苗中心全自动流水播种,无人机远程操控喷农药,智能大棚全天候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如今,台州振华农业承包有限公司的种植全自动化水平达80%。

  万亩同辉科技光,共富路上稻新浪

  随着机械化育秧、无人机飞防、智能烘干等现代农业技术的深度应用,临海市粮食种植正式迈入高效化、精准化的“快车道”,传统农耕模式迎来全面革新,为粮食稳产增产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临海市粮油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会长,周央不仅是技术革新的先行者,更是带动区域农业升级的“领头雁”。在他的带领下,全市5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实现100%机械化覆盖,水稻种植从育秧、插秧到收割、烘干,全程实现智能化作业,生产效率提升300%以上。

  从“输出农产品”到“输出新模式”,这场农业变革的意义远超产量提升本身:智能化降低了务农门槛,近两年临海市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精准施肥施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稻田湿地成为乡村生态旅游新景点......

  “科技让土地焕发新生机。”正如周央所言,当无人机掠过连片稻田、智能系统实时反馈作物长势时,传统农业已悄然完成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民泰银行的百万信贷,不仅托起了智慧农业的“科技翅膀”,更让乡村振兴的蓝图照进现实。

  未来,民泰银行将持续以“政策引领、产业深耕、科技赋能”为战略支点,全方位深化新农人金融服务体系,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融资+融智”双轮驱动,为新农人提供从创业孵化到规模经营的全生命周期赋能,助力更多新农人实现从“单兵突围”到“雁阵齐飞”的跨越式发展,让广袤田野焕发蓬勃生机,让每一颗希望的种子都能收获丰硕果实。

来源:民泰银行
作者:林婷敏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