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道光
——青海银行格尔木分行服务“乡村振兴”
当地人总说格尔木没有春天,过了冬天就是短暂的夏天。也总说格尔木没什么特别的,如果有,那一定是太阳的光芒特别热烈。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服务“三农”金融工作的总抓手。有一道光温暖了乡村的角落,面对强烈的惠农强农信号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我们如何作为?如何践行“立足区域经济 面向中小企业 服务广大民众”?如何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实体、回归本源?这是分行以及客户经理不断思考的问题。
立足基层,燃烧青春,服务群众,务实担当,要做“一道光”,用源源不断的亮度和热度去传递温暖、集聚希望、照亮别人、照亮自己、照亮未来。这是分行及客户经理深思熟虑后的答案。
一道“学习之光”,学往深处,干往实处。 说起格尔木分行市场营销部,人云有三大怪:白天没人在、半夜把会开、部门经理找着内勤把训挨。虽说是句玩笑话,但也贴切反映了这个除了党员就是团员的部门的工作生活,每周二晚上的例行业务学习会、每周五的党的理论集中学习会、不定期但很频繁的贷审会,让白天跑业务晚上写报告的客户经理的工作生活“满满当当”。唯一一名重点发展对象(部门经理)还要经常主动找他的培养人(信贷内勤)“被谈心谈话”,“思想汇报不深刻!重写!”“忙也要把自学笔记补齐!”,一边满脸诚恳“好的段姐!”,一边怒斥其他客户经理“报告材料抓紧时间,晚上开会讨论!”。他们每个人身上的光都在慢慢变亮,在辐射、在传播。
一道“活力之光”,年轻有激情,敢做也敢拼。 我们在格尔木的农村、牧区没有设立“金融服务站”“业务联络点”等固定站点,对比同业,几乎找不到任何天然的优势,但我们相信,业务是“跑”出来的。田间地头果蔬香、牛栏猪圈唠家常,天不亮出发,披星戴月回来已是家常便饭,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因为他们通常并不能保证能吃上囫囵的家常便饭。他们在努力的把“光”照进600多家中小微企业、300多家合作社和养殖户,近千家的逐一摸排和调查工作就这么一步一个脚印蹚出来了。他们为后续提供精准服务和营销,艰辛地铺平了道路。所有的路都不会白走,分行“振兴乡村”、坚定不移推进小微、农贷业务的路上也终于迎来了曙光。截止2021年5月末我行“乡村振兴”行动涉及农牧社区户数达到737户,贷款余额1900万元,不良贷款余额为零。在深入践行国家战略、回归金融服务本源的道路上,我们第一步走得踏实。
同时迎接曙光的,还有受分行“乡村振兴”工作惠及的小微企业和农户。
2020年底至今年4月,郭镇和谐村社区村民马文好家的近200头膘肥体壮的黄牛陆续出栏,也立即售罄。回想起他的“发家史”,马文好激动的说“去年自己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村民口中的“懒汉”,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暗下决心,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要脱贫,想法总是好的,但实际情况要困难的多....去年下半年,客户经理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马文好的实际情况,按照业务流程为其办理了30万元的贷款。这笔贷款让他建起了牛棚、购入了牛犊,每天干劲十足,照顾牛犊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不用抵押,凭我们村和青海银行签订的准入协议,以我养殖户的身份就可以拿到30万元的贷款,手头有了钱,才敢放手干。赶上这好事,劲头能不足吗?”马文好在接受格尔木市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道。5月,因马文好还款及时,信用良好,分行结合其实际用款需求,又发放“FS”农贷45万元,携助马文好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这是一个分行践行“振兴乡村”战略的一个缩影,这样的鲜活案例还有很多,以后还会更多。
一道“创新之光”,群众有需要,产品量身造。 分行背靠盐湖资源优势,深耕产业链新模式,根据2021年“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重要指示,围绕我市盐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盐湖供应链、盐湖产业、盐湖资源等领域的信贷业务发展。根据格尔木“十四五”规划,以物流产业园为核心,将格尔木打造成青藏高原核心物流中心,分行严格按照总行安排部署,力争实现以地区经济特点为主的自助创新产品,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配套物流产业发展。客户经理们群策群力、互相找补,经历了几个不眠之夜、掉了几把头发,顶着黑眼圈却容光焕发,开心的向总行上报了大型商用车辆购买保险的消费贷款产品“天路物流贷”。这时候,正在策划的“格尔木分行xx业务操规”,就是一道光。
一道“理想之光”,现实做基础,梦想引未来。 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抬头是星河万里,低头是漫漫长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就能始终坚守怀揣的信念。做着“地方最远的贷后我去”这种事的他,就是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