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农村金融

农发行黄冈市分行:施足“金融底肥”,助力万象“耕”新

发布时间:2023-04-0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黄冈市分行将保障春耕备耕作为支农履职重点任务,着力打造“粮食银行”“农地银行”特色品牌,保障农业生产“开年稳”。  

 
守稳“粮袋子”,吹响国土整治“冲锋号”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走进湖北黄冈麻城黄土岗镇省级全域国土整治试点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翻土填沟,对农用地、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项目建成后,将盘活建设用地45.24公顷,净增耕地87.30公顷,夯实耕地永续利用的基础。通过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700公顷,为区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项目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为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该公司向黄冈分行申请获批3.2亿元信贷资金,用于实施农用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整治等三大工程。

 

在邻县红安,也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该行5亿元贷款支持的红苕示范基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施工。项目完工后,预计实现红安县内2镇6村7000亩耕地流转整治,第一批红苕种植可完成产量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吸纳当地及周边农民务工近250人次,参与承包红苕责任田的农户人均增收近万元。

 

针对大别山区耕地条件差、土地碎片化程度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该行持续加大对土地流转、撂荒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等提升耕地供给能力和规模经营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实现农村土地节约集约高效永续利用。结合地区特色主导产业,用系统观念、全链思维做好“农地+”文章,灵活运用“公司+产业基地+农户”“种植+加工+销售”等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做强主导产品,提升品牌价值。

 

提好“菜篮子”,跑出智慧农业“加速度”

 

庄稼长得好,基建不能少。眼下的黄冈黄州叶路洲智慧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园的大棚内,一块环境采集系统显示屏上,数值不停跳动,包含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指标。每个智能温室大棚装有多个传感器,配有卷帘控制柜、智能水肥一体机、植物补光灯等智能化设施,可根据作物特性和季节设置相应参数,实现自动或手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使农作物始终处在最佳生长环境中,推动农业由“会”生产向“慧”生产转变。

 

该行围绕支持黄冈市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让蔬菜大棚变成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绿色智能车间”,探索推出“直销配送+协议销售+网络销售+产地批发”的“黄冈模式”,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农发行省市县三级行专业骨干组成金融服务团队,为我们谋划项目,精准施策,快速审批项目贷款6亿元,目前已累计投放3亿元,真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了。”项目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预计亩产能达到10万元,每个大棚种植面积约3至5亩,每个茬口能够增收3到5倍”。

 

该示范园还培训本地农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通过承包大棚、劳务入股等多种形式,携手从“汗水农业”迈向“掌上农业”。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蔬菜6万吨,有效改善黄冈蔬菜产业的产品单一、产业零散等问题,全面整合上下游资源,将黄冈打造成蔬菜产业优势区,走出一条具有黄冈特色的产业振兴富民新路子。

 

装满“肥袋子”,按下农资供应“保障键”

 

春耕将至,农时不等人。化肥是粮食的“粮食”。该行紧盯农资供应领域资金需求,提前发力,加大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蓄、流通环节支持力度。
 
走进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清点化肥。“我们公司体量大,受疫情影响,原料价格逐年增加,资金周转是最大的难题,农发行的贷款对我们来说真是‘及时雨’,有了采购资金,心里也踏实多了。”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扩大生产规模,到手的春耕资金让他有了底气、有了冲劲。
 
据悉,该公司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配方肥定点加工企业,在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后,黄冈分行迅速安排专人精准对接,用足用好信贷政策,为企业提供及时、足额的信贷资金予以支持,2022年以来,已累计投放1.7亿元贷款支持公司完成国家化肥储备任务,全力确保化肥供应不误农时。
来源:
作者:巴楠鑫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