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农村金融

少年往事

发布时间:2022-10-03
      八十年代初,在那样一个年代里,物质馈乏,精神上也不富足,虽然贫穷,几乎每个家庭都是好几个孩子,不像现在,虽然物质充足,孩子却很少,所以,那时的我们有很多嬉戏玩耍的伙伴,一点不觉得无趣和寂寞。记得有一天,在我家附近,跟我们一起玩的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好像是在冬天吧,他把爆竹插在石头缝中,还没来的及离开,就爆炸了,几根手指没有了,眼睛也瞎了,当时我只听的好大的声音,看去时那个孩子就倒在地上了,情形还是以后才了解的,我们那时都还没有上学,当然他以后也没有上学,前几年我回家,每次去看老人都能看见他,我们去时,他就愣愣的坐在那里,当然什么也看不见,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他还能记得我吗?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它自己的身影,就像我们那时一样,每个季节的田野中都有着我们快乐奔跑的身影。村外的那条大河是我们儿时的乐园,那时河很宽,潺潺流水,清澈见底,细碎的沙也觉得闪着亮光,鱼儿在水中快乐的游来游去,每逢雨季,河水上涨,等到水位下去时,我们就去河里玩耍。而现在,河岸上是一颗颗大树,树的下面是一层层荒草,只有一条小水沟还在执行着它的使命。
       如今家里都是翻盖的新房子,那时,我记得,家门口是一个栅栏,随便就能跨进去,墙是一些凌乱的石头拼起来的,进了院子,是三间土胚房,再往前走就是灶房了,那会是没有客厅的,爷爷奶奶住东间,父母和我们几个就住在西边两间房子里,冬天的时候还好,屋里温暖如春,到了夏天,就不行了,屋里太热,母亲就在院子里搭一个小棚。垒一个小锅灶。在外面做饭, 我是很少到奶奶那屋里吃饭的,我还记得母亲抱怨过,说最忙的时候,奶奶也不管我们几个。如今,奶奶去世五年了,去世之前,身体一直很好,爷爷也还健在。
       奶奶喜欢看书,我想我也是受了她的影响吧,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看的最多的就是小人书,奶奶有满满一箱子小人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随着岁月的流逝,小人书都已不知去向,想必是被父亲卖废品了吧,真觉得可惜。奶奶还愿意讲一些古书给我听,小时候不懂那些,经常是奶奶讲着讲着我就睡着了。虽然我小时喜欢书,但是我的父亲却极力反对,总认为那会影响我的学习,上小学的时候,我偷偷的看书,父亲看见总是大发雷霆。有一次,我从二娘的哥哥那里拿到一本《碧血剑》,是线装的,还是老体字,我躲在被窝里偷偷的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哥哥来我家玩,我竟然忘了父亲的反对,与哥哥谈起这本书的情节,结果被父亲狠狠的骂了一顿,我对书的喜欢是战战兢兢的,生怕挨骂,就在那样的日子里,我看完了金庸,古龙的全部著作,而且看了很多别的小说,一部 巴金的《秋》是我用一个晚上看完的,怕被父亲发现被扔掉或烧掉。到了初中,我就看的很少了,学习压力大了,但是我再也没有小学时那种对书的渴求,对学习的热爱了,反而成绩下降,裹足不前。如果再有来生,父母支持我的爱好,也许会是另一个我。
       院子里,有一颗梨树,据奶奶说有二十多年了,现在早被砍掉了,如果到现在就该有五十年了吧。那颗梨树是院子里唯一的风景,虽然还有一颗花椒树,香椿树,但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那颗梨树,不仅是梨子的甘甜,更是它的雪白的花儿装点了每一个年少时的春天,每到春天三月,梨树便开出了层层白的如雪的花,望去,如同看见一个纯洁的世界,让心儿也透明起来。可惜的是很早就被父亲给砍掉了,说起父亲,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复杂的感情,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早些年为了生活为了我们的读书,农忙的闲暇之余,就出去做点小生意,卖过大枣,赶过鱼市,走南闯北,一直到我们几个都完成学业才算是松了口气,不过,听母亲说,父亲一直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每到节假日的时候,还是要去鱼市转几圈。我知道,我是爱父亲的,还记得那些辛酸而又充满着感动的日子,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从外面回来,带回来几包软糖,那种糖,现在是很多的,在记忆里,它软软的,外面是白砂糖,五颜六色,我每次只吃一颗,好几天才吃完,那种甜蜜而又高兴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春节了,父亲就弄来一些报纸或白纸,把一年来泛黄的墙壁糊上一圈,屋里也变的生气活泼起来,把木窗也糊上一张白纸,中间再卷个小窗户,然后贴上花鸟虫鱼的剪纸,喜气而又好看。
       要说的事情太多,记忆苍老了心,我高中毕业时,因为要去考试,父亲来带行李,不多不少,整整一个大箱子,父亲是骑着自行车来的,看着父亲踉跄的骑上车子,我的泪水止不住的流,家离着高中要走四十多里路,那么沉的行李,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整整走了一天,以后听母亲说,父亲回家很晚了,中间歇息了好几次。每个人在回忆自己的父母时,总是带着自己最真挚的感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然而然流露的都是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是说真的,当年父亲那么反对我看书,我是怨恨过的。如今想来,也不能怨父亲,在那个年代,以为只要认真学习,总会有出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读书给学习带来的益处。就是现今,又有多少人能鼓励孩子多读书呢,在中国,现实是,只要孩子学习好,长大了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才有好的归宿,又有多少是为了兴趣而学习,有多少是在为了学习而学习?
 
来源:舒兰农村商业银行
作者:田荣义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