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首席财务官),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最高领导人,其面对的环境从未像现在这般充满挑战:新冠疫情、地缘冲突、供应链中断、美元加息和高通胀等轮番冲击全球资本市场,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与此同时,CFO还需要积极关注和重视来自碳中和以及数字化应用的技术新趋势。
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当前挑战并积极捕捉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当前CFO的时代重任。客观上讲,当前CFO已经跳脱出“账房先生”的固有职能,并正在向战略和运营两大职能方向扩展,其在企业运营与财务之间的“桥梁”角色更加凸显。
《巴伦周刊》中文版一直致力于中国公司CFO的成长。为深入探究和评价CFO的角色转变与领导力,巴伦中国携手富途(Nasdaq:FUTU)及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AICPA® & CIMA®),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港美上市中国公司CFO精英100”评价活动,评价结果即将正式发布。
10月12日,“港美上市中国公司CFO精英100”评价顺利召开了第二次线上评委会。本次评委会线上会议由《财经》杂志主编、《巴伦周刊》中文版出版人何刚主持,来自学术界、会计师事务所、交易所、律师事务所等多方的学者专家,对子奖项的获奖结果共同进行讨论。评议过程中也对当前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进行了观点与洞见的分享。
以下为本次会议经过编辑的实录:
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前所未有的CFO角色
何刚:当前CFO在上市公司中的作用、职责、角色,尤其是港美股上市的中国公司,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邬必伟:整体来讲,在目前这个大环境当中,港美中国上市公司的CFO,无论是已上市还是未上市的,他们对于公司价值,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是越来越重要。
在外部政治经济稳定、公司业务高速发展的时候,大多数公司的发展过程相对比较粗放一点,更加追求规模的增长,对于追求盈利相对少一些,另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会掩盖一部分经营管理的瑕疵;但是当市场稳定下来,甚至在外部经营环境变的艰难的时候, CFO在内部管理上发挥的作用就非常大了。
李颖:大家对于上市特别关注,特别是上市冲刺阶段,更关注CFO融资能力。但其实CFO是一个多面手,对内是财务很好的规划师,对外则是企业财务披露的一个代言人。现在对于CFO来说,可能是更凸显他们价值的时候。
现在监管上可能越来越清晰,对于CFO来说有更复杂的要求,还有一些新的变化,可能在财务风险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跟数据相关的风险。所以对于CFO,第一,其价值更凸显在如何做好风险管理;第二,如何更好地去参与到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还有,无论是上市还是非上市公司,现在对于很多企业的CFO来说,数字化是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
黄佳: 我可能补充几点,首先,在全球视角和不确定因素下,CFO如何进行一些突发情况的应对。因为在现在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很多突发风险其实很难预测,这个时候需要CFO的全球经验和管理能力,尤其是对接投资人和沟通各种利益相关方的能力。这一点过去可能并不十分重要,但目前复杂环境下,任何一家中概股上市后可能都会经历做空或者地缘政治的突发事件,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CFO没有经历过,大家都是第一次。换句话说,没有太多的先例可寻。
可能绝大部分的CFO,过去职业经历都是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的环境。我们现在进入到全球高利率、高通胀的大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绝大多数人上行惯了,现在是一个下行的趋势,而且下行持续的时间其实没有人可以预知。当前可能不是一个周期性的变化,而是结构性的变化,这个对于CFO来讲又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验。
另一个,现在谈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是ESG。现在我们讲突发风险,可能大家更关注的是跟股市相关的。但其实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考虑自己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一些物理意义,以及极端气候造成的业务影响,从简单的ESG合规性,衍生到风险评估,引入到对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影响,这个对于CFO来讲也没有模式可寻。我看到很多西方企业在深入研究这个课题,所以这可能又是新时代下CFO需要扮演的新角色。
葛辰皓:当前港美中国上市公司的CFO承担的职责更广泛,也更复杂。
首先,优秀的CFO需以专业、扎实的财务管理能力为基础,如何做好业财一体,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经济周期是关键。其次,CFO需要有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主导者,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大环境下判断和把握融资窗口,如何面对投资人、分析师、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监管机构,讲好公司故事,讲清风险控制,对CFO都有更高的要求。
危机处理能力对CFO而言也尤为重要:下一次危机可能随时会以做空报告、国际监管新政等多种方式出现。CFO要对公司业务有深度理解,快速、有效地做出回应,在整个危机过程中与相关各方进行沟通,在压力下以优雅的姿态应对危机。
最后,我认为CFO的角色已从单纯的财务管理进化为CEO的战略伙伴:作为公司CEO的战略伙伴,CFO需参与公司整体战略规划。这就要求CFO具有合伙人心态,从公司发展角度做出各项决定。以长远的眼光,协助CEO把控企业的关键业务方向,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孔伟:中概股目前的困难也是机遇,尤其是在国际化与中国特色如何有机结合的方面,作为业务与资本紧密联结内外两个市场的国际资本市场的主角,CFO未来在财务信息的披露中可以更多地注意与环境、气候变化、碳减排碳达峰、生物多样性等相关因素,在财务数据的基础上,更关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内容。
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国内诸多管理规定不断细化,无论是财务规则还是行业规则,乃至信息披露的合规要求越来越高,对CFO的要求也愈发要“贯通中西”,如何游刃有余地应对这样的挑战,也正是CFO们智慧展示的最好时机。
从完美IPO到开放流动的态度
何刚:以全球视角增强应变能力,特别是结构性变化带来的空前的挑战,以及如何增强面对危机的管控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组织的敏捷性,确实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面对这样一种复杂的局面,疫情、俄乌冲突、经济衰退、宏观风险,中国企业的运营面临巨大的财务安全风险、现金流管控等各个金融方面的问题。CFO如何帮助企业增强运营的确定性,从而尽可能化解风险?
何鲤:CFO在考虑资本市场的时候,必须采取一个特别开放和流动的态度,因为事情变化太多、太快了。一个月前,一个月后,地缘政治、境内外新的监管、经济的大势都随时可能对资本的路径产生重大影响。
除了随时了解宏观环境的演进,还要能够有决断力和判断力,这是时代给CFO提出的一个新挑战,也是CFO的角色变得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我最近和很多创业者、企业家有不少沟通。你能感到在大时代的压力下,大家有很多焦虑感。在焦虑感的深处,也有大家对完美的IPO的追求。
什么是完美IPO?完美IPO要求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在——市场蓬勃向上、发行人能找到市场上声誉、资质最好的财务和战略投资人、IPO高端定价、后市表现一直上扬。但我跟很多企业家说的非常直接,这样完美的IPO,在现在高速变化的大环境里,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企业家来说,对CFO朋友们来说,重要的是抓大放小,列出企业的优先选项。然后在战略上保持开放灵动的态度,并有坚定的决断力和执行力。真正的完美,是在动荡的市场里,为自己的公司创造出最好的机会,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汤谷良:面对新环境,有四个问题我没有答案,需要思考。
第一,我们以前说的是追求企业的发展,从会计的角度来讲,特别在乎利润表,而现在管理的重点,应该从利润表转型到现金流量表。
第二个问题,企业原来特别强调全球化、全球价值链,但现在可能这种全球化面临着风险和挑战,特别是贸易单边主义,所以企业是不是要现实着力于扩展本地市场,也就是说,全球化现在还是那么重要吗?我们要思考。
第三,以前企业特别讲长期战略,比如中长期、五年期、十年期的战略,而现在当下的、每个月的,甚至明天的战略和经营的思考的重要性,可能要远远超过对未来十年的一种考虑。
第四,对互联网的追求要谨慎。企业都要去一哄而上比如区块链、元宇宙这些东西,这看起来有问题。我们应该致力于商业,首先关注资本市场的商业模式。
全球资本市场展望:走向确定性
何刚:最近一年多,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数量格外疲软,中概股的市场走势也整体偏弱。这是否意味着对于中国公司来说,香港的机会未来更大?当前如何看待中国公司赴美、赴港上市的前景?
郝毓盛:我们看到赴美上市,因为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跟国内监管机构已经初步达成协议,这个赴美上市的窗口大家感觉未来可能还是会再打开。所以我们感受到的就是,之前因为大环境的原因停滞的项目,大家考虑是不是可以重新去做这个事情了。
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PCAOB的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在8月底达成,现在就看市场环境如何恢复,因为从去年7月以来,不止中国公司赴美IPO数量少,美国市场IPO也特别少。近期全球有一家特别大的科技公司在美国公开做IPO,就是自动驾驶的头部企业叫Mobileye。目前市场预测它可能会以大概30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IPO,如果它上市成功且表现稳定,对于美股市场窗口打开可能有一个非常好的提升作用。这个不光对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也一样,他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好公司把这个窗口打开。
如果这个窗口打开,美国企业都能顺利IPO,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从市场环境来说,又增加了一个确定性。
何刚:谢谢郝总的分享,纳斯达克的意见很重要,确实新的上市窗口在出现,现在这个问题有很多争论,有人说新加坡,也有人说瑞士,欧洲市场这种可能性。
纪文和:现在没有说港股或者是美股特别机会大。因为企业还是看市盈率,看整个投资融资生态圈。做生物医疗的、或者TMT的,不同类的企业会不同思考。如几年前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美国上市为主,主要也是因为当年美国机构有针对性地投资,也有同类型的行业PE能对比,加上那个时候市场情况好。所以企业去哪里上市?首先还是考虑那个市场有没有适合他的融资投资圈和价格好不好。
除了地缘政治因素,今年年初开始,美国的高通胀和开始有经济衰退的迹象。我刚才翻了一下数字,今年头九个月全球各地市场上市公司募资金额排名,第一位是上海,第二是深圳,第三是韩国,第四是香港交易所,中间不说了,第8位纳斯达克,纽交所已经到12位了。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意味着美国跟香港有什么基本面的变化,但是目前美国高通胀和开始有经济衰退的迹象,加上地缘政治因素使得可能目前企业去美国上市多了一层疑虑。
从在美国已经上市的中概股角度来说,现在其他再融资上市的市场也蛮多,包括私有化退市后再来港申请上市;在香港主要上市(双重上市);二次上市。也有一些回到A股,包括大家熟悉的中国移动等。刚才也听到瑞士,瑞士也排在11位,瑞士交易所从今年受惠于中国上市公司发行GDRs (全球存托凭证) ,7月4家A股上市公司登陆瑞交所,这也是一个新的渠道。但总结来看,主要的上市重点,我觉得还是A股、香港和美国,应该是没有变化的。
何鲤:我的简单答案是:不能一概而论。人人都喜欢更简单的答案,在某个时间点,对港股、A股、美股做一些定断,但是由于整个全球地缘政治非常快的、剧烈的变化,以及境内外监管中对一些行业以及资本市场不同的要求,这个是没有统一答案的。
港股市场和大中华区的发行人在同一时区,语音、文化、合规的差异更小,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与此同时,由于A股还有待遇进一步开放,虽然18C(编者注:港交所计划年内在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C章,以放宽硬科技公司上市门槛,包括降低未有盈利的科技企业收入要求)呼之欲出,港股还是保留了很多对发行人实质审核的要求,美股仍然有些优势 — 包括全世界最丰沛的流动性、高度透明、可预判的审批体系、拥有众多新经济的对标企业等等。资本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企业要依据自身的特变、资本战略诉求、和中长期目标而未雨绸缪、三思后定。
何刚:好的,谢谢。刚才提到不同企业的上市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今年8月中美监管机构签署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后,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在财务审计方面面临哪些变化?CFO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