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兴起走红,到2021年火爆蔓延,再到2022年持续迭代,不知不觉间,覆盖全国百余城的惠民保已快速发展了近三年。
然而,步入“出圈”的第三个年头,在追捧与担忧声中探路前行的惠民保,正悄然发生一些改变。
10月27日,“北京京惠保”发布公告称,该产品将于11月30日到期并停售,历史保单后续相关服务将由“北京京惠保”的公众号提供。同时,作为“北京京惠保”的承保险企之一,北京人寿将加入到“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行列,并提示2023年度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将于11月1日正式上线。
从多点开花到统一步调,在专业人士看来,惠民保的未来发展或更趋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消费者所需。
除此之外,观测当前各地惠民保产品的运行现状,该类产品在保障内容、可持续性和提升客户获得感等方面,也在酝酿新的发展趋势。在此,我们不妨梳理总结,畅想下经过两年多的星火燎原之势,接下来惠民保还会向何处演进?
因具备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的普惠特质,近两年来,惠民保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在各大城市迅速“蹿红”,尤其是在部分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通常会出现“一城多保”的情况。
不过,来到2022年,或是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A智慧保』注意到,部分地区的惠民保产品正在逐渐从过往多而散的状况,向少而精以及相对统一的步调转变。
如上述“北京京惠保”发布的公告中,除告知投保人、被保险人该产品将到期并停售外,还有两个讯息值得关注:一是公告指出,为推动北京市惠民保发展,按照统一规划,作为“北京京惠保”承保险企之一的北京人寿,后续将加入到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由北京银保监局监督指导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中。
其二,公告还特别提示,相关客户若仍希望拥有全面实惠的健康保障,可参保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值得一提的是,10月28日,“北京京惠保”官方公众号也再度推送了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预约参保通道已正式开启的消息。
除了北京地区的惠民保产品发生变化外,『A智慧保』注意到,2022年7月8日,湖南长沙的一款惠民保“长沙星惠保”也宣布正式升级为“长沙惠民保”。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长沙星惠保”与“长沙惠民保”实则为两款不同产品。资料显示,“长沙星惠保”最早推出于2020年7月,而“长沙惠民保”则是在2021年7月正式上线。
综上不难猜想,随着后续惠民保的常态化发展,部分城市“一城多保”的现象或逐渐归于统一。
不可否认的是,就惠民保本身的产品内容而言,各个产品之间的差异其实并不大,保障责任的同质化较高,甚至一个城市不同产品之间的名字都是类似的,这极易给消费者造成选择困难、产品混淆的困扰,也不利于政府部门统一管理指导,相比多而散不如少而精,集中力量办大事。
其实,今年以来,部分地区政府部门也有意加强对惠民保项目的统筹,『A智慧保』获得的一份某地区《关于规范政府指导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拟要求“政府指导的惠民保项目由省或设区市统一统筹、谋划和遴选,在省级惠民保项目以外,一个设区市范围内当地医保部门原则上至多推动开展一个项目”。
此外,征求意见稿指出,“尚未开展地方惠民保项目的设区市,鼓励直接推进省级惠民保项目的落地实施;已开展地方惠民保项目的设区市,协调做好地方惠民保项目与省级惠民保项目的互补和衔接。鼓励专业能力突出的保险公司参与项目共保”。
当然,除了整合统一外,还有部分行业人士也对『A智慧保』客观指出,由于医疗险普遍面临死亡螺旋的问题,若后期部分惠民保项目经营面临持续亏损,也不乏有部分险企会选择退出。
尽管我们看到各地惠民保产品设计大同小异,但为了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力,2022年以来,大批惠民保产品仍选择在“加量不加价”上下功夫,这也几乎是所有惠民保迭代升级的“标配”。
譬如,11月1日即将正式上线的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就预告透露其保障内容将进一步升级,具体而言:
· 会降低免赔额,报销金额更多。
· 会扩大参保人群覆盖面,将新市民纳入到参保范围。
· 会优化特药结构。
· 增加健康管理服务数量等。
梳理各地惠民保“加量”升级的主要看点,也不难找到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在既有保障基础上,2022年以来,不少惠民保将扩充特药保障品种,以及将CAR-T、质子重离子疗法等先进的治疗手段纳入到保障范围。
以今年6月投保上线的2022版“沪惠保”为例,其保障内容就实现“两增一扩”,即新增CAR—T医疗保障和新增15种海外特药,且均是0免赔额;此外,扩充国内特药品种,对原国内21种特药保障中,在已纳入医保目录的7种特药增补更替的基础上,扩展特药药品至25种,适应症由原来的17种扩充至23种。
同样于今年6月上线的“杭州市民保2022”也将特效药种类拓展至50种,将质子重离子疗法以及CAR-T疗法这两大癌症尖端疗法纳入到保障范围。
其次是在保障人群上,为响应金融服务新市民的政策号召,年内多款惠民保将新市民群体纳入到保障范围中,如上述提到的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广州的穗岁康、“南京宁惠保”三期项目等。
那么除了这些升级内容,从强化核心竞争力的维度看,惠民保还能从哪些方面吸引并留住更多客户?特别是对连续几年不出险的健康体客户来说,如何提升他们不断续保的动力?
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健康管理服务或是惠民保未来发展重要的竞技方向,一方面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更好地提升客户的获得感,吸引健康体坚持续保,以此减少惠民保因逆选择陷入“死亡螺旋”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事前的健康管理,还可以有效降低客户出险的概率,进而降低赔付率。
对此,一家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高管也指出,随着惠民保前端门槛的不断放宽,后端的理赔风险把控成为一种挑战。在此背景下,可以通过引入健康管理服务,加强惠民保与用户之间的黏性,此外还可借助一些健康管理平台在医药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用药审核等方式助力险企控费。
过去一提到惠民保的长期发展,“可持续性”总是绕不开的话题,实际上为避免惠民保步入“死亡螺旋”,除了上文所说的通过健康管理等优质服务留住投保健康体人群外,地方政府、医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是惠民保有效提升参保率的关键。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本科发表的署名文章就指出,是否支持医保个人账户结算影响着惠民保的参保率,其中不支持使用个人账户的惠民保,平均参保率仅为10.3%,支持使用个人账户的产品平均参保率可高达27.8%。
另据众托帮统计,截至2022年7月底,全国共有152个惠民保项目,其中有47个项目已放开基本医保的个账支付。可见,为了提升惠民保的参保率,地方政府及医保局放开医保个账支付或将成为惠民保发展的趋势。
其实,除放开基本医保个账支付外,还有市场人士认为,随着部分地区医保家庭共济以及专款专用制度的实施,或也将利好惠民保提升参保率。
如前段时间北京市医保局就发布通知,宣布自9月1日起,职工基本医保个人账户将专款专用不可支取,但个账可用于支付参保人本人或配偶、父母、子女购买北京市补充医疗保险即“北京市普惠健康保”。
除北京市外,天津市医保局也宣布,自2022年起,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不再打入银行卡,而是记入本人个人账户台账用于看病就医使用。今年7月,天津市首款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天津惠民保”开通了医保个账余额缴费,且支持个账余额为相关家庭成员投保。
显然,随着部分地区医保个人账户专款专用的实施,将会间接利好当地惠民保参保率的提升。毕竟,相比医保个账上的钱趴着不用,购买一份实惠且高保障的补充医疗险更有利用价值。
事实上,从今年“天津惠民保”相对可观的参保人数上也不难感受到开放医保个账支付的推广效果。
公开数据显示,7月19日上线、9月30日截止投保的“天津惠民保”总参保人数达163万,保费总收入2.44亿元。其中,近60%的参保人员为家庭成员投保,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投保占比32.64%,金额0.8亿元。
可以预见,为更好地发展惠民保,助推共同富裕,未来或有越来越多的地区放开医保个账支付,选择与惠民保深度绑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